中国农资周报讯: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开局年如何走关系重大,决定着农资行业未来五年的发展方向,也关乎着每个农资企业的前途命运。《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开宗明义,确定了“十二五”时期,是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言简意赅地点明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紧迫性和艰巨性。
这些年来,农资行业市场化发展高歌猛进,我们感受到了改革带来的广阔发展空间和从中带来的经济利好。但同时我们也看到,行业开始陷入多元因素制约的发展困境,为一些市场固化的东西所掣肘,表现出了市场的急速变化与行业结构调整升级滞后之间的突出矛盾,行业发展似乎遇到了瓶颈,面临着纠结。毫无疑问,改革必须深化。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这是多年来整个中国从官到民的一致共识。
关键在于,如何“攻坚”?寻找到农资行业改革的突破口或切入点。困难是前行中的必然,面对困难最有效的办法是勇敢的直面困难并迅速地改变自己。
从现在来看,价格成为我们纠结的焦点,这不过是表面,背后是市场的不完全竞争状态。在竞争条件下价格体系所提供的既是一切参与要素决定的结果,又是一切参与要素决定的指南。此处的重要之点在于:只有竞争普遍发生时,也就是说只有在个别生产者必得调整自己的活动以适应价格的变化但不能控制价格的变化时,价格体系才能完成这种功能,但垄断毁了这一准绳。最终要看企业的商业理想真正指向哪里,这决定着它的行为取向,与口号无关。我们要看他做了什么,未来又打算做什么,利益分配中,福祉的绝大部分让渡给谁。不能澄清这一点,不管未来谁做大了,都可能是我们在困境中纠结的深层次原因。
在完成了由短缺时期向相对过剩时期的转变后,虽然解决了产品严重不足的问题,但继而出现的产能过剩,我们便又开始纠结于此。到底是怎样的过剩呢?如果仅仅是低档次的消费需求的相对过剩,我们就应该调整产业结构与方向,以便能满足人们更高水平的需求;但在在面临更高档次的市场需求上,从结构调整的角度来讲,企业的关键性任务是产业升级换代。
当然利用潜规则获得现代技术上的发明专利寻求竞争资本;企业胁迫政策与逃避市场之间的投机定位;监督缺位与法规健全;集中投入与未来规划盲目;分公司运营过程中的管理决策制衡;贴牌生产中的管控;企业人员流动频繁;市场要求的日益提高与高层次人才缺乏;企业更愿意花功夫去攫取资源,而不愿意投入更多精力去节约资源等等问题,都在纠结中等待着我们以更大的决心和勇气全面推进改革。
纠结中内耗,纠结中迷失。如果不希望行业在纠结中沉沦,不如直面真问题,行业才会有希望。我们看到,政府已经更加重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出和制定了科学发展,节能减排,准入门槛,现代农业,公共服务等理念和政策;一些企业也已经开始了改革与创新的实际行动,认识到“早提高比晚提高好”,这些或许就是我们告别“纠结”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