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郊日报讯:春耕备播在即,昨天本市开展“3·15”农机打假联合执法行动,排查安全隐患,净化农机市场环境。据悉,本市农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去年共查获假劣农资35吨,为农民挽回经济损失800余万元,全年未发生一起因假劣农资造成的农业生产事故,未发生一起因农资质量问题引发的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
在此次农机打假联合执法行动中,农机、工商、质监等部门共同参与,通过现场咨询、入户宣传、联合执法等形式,有效宣传普及了农机识假辨假及消费者维权知识,并对300余家农机经营企业进行了检查、抽查,未发现制售和使用假劣农机产品的现象。不仅是农机,近年来本市对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监管力度不断加强,去年全市各级农业部门共出动农资执法人员4.2万多人次,检查农资企业1.1万多个次,整顿农资市场1130个次,印发宣传材料50万份,一般程序立案146起。
去年2月,市种子管理站接群众举报后,对某种子公司进行了立案查处。经调查取证,查明该公司在未取得种子经营许可证的情况下,加工包装一批杂交玉米种子并销售到内蒙古、辽宁、河南、安徽、山西等地,共1600公斤,货值1.3万元。经质量检测,这些种子均被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鉴定为质量不合格。后公安机关介入调查,对该公司主要负责人以涉嫌非法经营罪依法予以逮捕。
为避免农民因假冒伪劣农资遭受经济损失,本市加强源头控制。由市财政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按照“统一门面、统一配送、统一购销档案、统一货源品种、统一规范价格、统一服务标准”的标准,建立了市级农资配送中心1家、区县级农资分销配送中心14家、基层农资连锁经营门店529家;由农资服务体系供应的农资产品数量占全市农资消费总量的60%以上,成为本市“质量可靠、服务到位、价格合理”的农资产品供应主渠道。此外,本市还建成了农资生产经营追溯平台,成为全国首个全面投入实际运用的农资产品追溯系统,实现追溯、服务、监管、统筹、示范5大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