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会员投稿

青州谭坊的美丽

发布日期:2010-08-20 16:37 浏览:1432次 收藏

二OO八年元月九日,在瑟瑟的寒风中,我随“青年作家采风团”一行十余人来到了状元故里,也是素有中国瓜菜第一镇的青州谭坊镇。

怪哉,寒冬腊月大雾弥漫,采风车直奔青州东部门户重镇——谭坊,疾驶在据说秦皇岛蓬莱求仙、汉武帝东巡曾经走过的三O九国道上。不知在那个徒步行走的年代这些皇帝老儿们是否在此憩息过而因名,经过一个小时的车程就到达了这次采风的目的地谭坊镇。

谭坊镇与昌乐、寿光、临朐三县市毗邻。在来谭坊之前,我只知道谭坊镇素有“江北瓜菜第一镇”著称,其它的几乎就一无所知了。当采风车穿过一片片银白色的大棚进入镇驻地的时候,透过车窗的玻璃向外望去,我却有些吃惊,这是乡镇么?那宽阔洁净的街道,那原先只有城里公园才有的健身设施,那一幢幢三层小洋楼,鳞次栉比的各色商铺……简直似一座小城的浓缩。

车子驶进谭坊镇党委政府大院,镇里分管宣传的陈世燕书记早已等候在那儿,与走下车来的我们热情地一一握手欢迎采风团成员的到来。当一进入办公楼大厅,大家立即就被墙壁上的宣传画吸引住了。墙面上没有宣传工作政绩的图文,而是一幅展示的状元故里的画面。名闻遐迩的状元卷、状元楼和悠久历史的香山文化,令我们立即好奇起来,大家不仅慨叹,来到了不仅仅是现代农业发达的小镇,而且具有无穷精神魅力的一座见证着几千年人文历史的重镇。

在二楼接待室,镇党委副书记陈伟代表镇党委政府向作家采风团致欢迎词,并简要介绍了镇里的情况,之后,大家开始了一天采风活动的第一站——香山。

香山距谭坊镇驻地约十余公里,车过胶济铁路桥洞,不久就到了。志载“城东四十五里为香山,《齐乘》所谓其山也。郡境诸山,多在西南,东郊平原百余里有香山者,童然孤峙,康浪发其南,尧水迳其东,古之其山也。”

香山位于青州城东二十二公里,主峰海拔一百八十九米,面积二点五平方公里。传说是杨二郎担山路过此地,休息时鞋里倒出的沙子,沙子见风就长,形成一个山包,当地人成为“坷拉山”,表示山之小的意思。这当然是传说而已。其实这“香山”在《水经注》里称其山,是西汉菑川国王刘贤的陵墓,山上原来还有天齐、炉姑、麦姑等庙宇,在元代时香火兴盛,因此名叫“香山”。在二OO六年由山东省考古所,潍坊市博物馆,青州市博物馆联合组成的考古队发觉了陪葬坑,曾挖掘出两千多件彩绘陶器、陶俑和大量的剑、弩、簇、戟等铜铁兵器。我们在车上好奇地翻看着关于香山的传说和记载,同车的镇党政办公室的小蓟也像导游一样,向我们仔细介绍着这个还未谋面就已经名声大振的香山。

很快,香山到了。采风车在司机师傅娴熟的驾驶中左拐右拐穿过盘山道驶入半山腰,正所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恰逢大雾,雾气弥漫山头,看上去并不是很高且具有荒山野岭般的香山竟然更多了几分神秘色彩。此山也因了一代王候的陵墓而经数千年有名。下得车来,我们拾阶而上,此时冷风吹打着身体,通身透着凉气,既刺激又舒心的感觉,到达顶峰的一个凉亭,曰之“观海亭”,正愕然,不经意间一回首,却看到山下一片耀眼的银白,俯瞰脚下,依稀在银白之间有透露着红瓦的村庄。

“那是什么?怎么看上去那么象海?”我问前面的队友。

这就是我们香山的又一大景观——“香山观海”。现在由于天气和季节的原因,看上去并不是很壮观,如果是春、夏季蔬菜大棚完整的时候,站在这满山的花红草绿中往下看,那就是海——占据数万亩塑料大棚瓜菜的“大棚海”。各位老师换了季节可以再来看看,是不是与现在看到的不同,站在身边的镇文化站长郭文鑫点拨着我们心中的困顿。

好一片大棚海洋。据同行的镇里同志介绍,谭坊农民家家种植大棚瓜菜,每一亩土地都能收入两三万元,以前有农业特产税,仅税收就数千万元,自从两年前取消了特产税,农民收入更好了,现在谭坊农民人均纯收入七千二百多元,为全省之最。

从山上下来的时候,在停车的玄武岩一侧逗留了一会,大家意犹未尽,奔向下一个目标——灵山,继续观山。听到灵山这个名字时,我心里却有种说不出的感觉,说实话我并不喜欢这个名字,听来有点象冥府。但当车至同样是雾气缭绕的灵山时,却看见山好像被翻转,到处是人工建设的痕迹。镇里的同行说,这山已经规划好,现在还有挖掘机在干着,山上以种植薄皮核桃树为主,不久的将来就会看到是一座花果山了。

转过灵山我们接着来到了德利苗木基地。据说这是该镇招商引资的成果展示,是香港的一家苗木培育公司在此开发种植,所育的苗木都是从国外引进的名贵观赏绿化树种,约十几个品种,几百万株,正处在挖穴待植中。放眼望去,这满山满岭的都是早已挖好的树坑,有的甚至早已栽种完毕与原有的果树遥相呼应。

“既然种大棚蔬菜经济发展的比较快,为什么这儿不种呢?”采风团中有人问坐在前排的郭老师。

“哈哈。”郭老师未说话却先笑了。“这位老师有所不知,这种蔬菜也不是任何地方都适宜的,蔬菜也要有个好的土壤才能生长啊!象这样的荒岭溥地,种树有的地方都好几年不生长,就更不用说种大棚了。正因为如此,我们镇党委因地制宜的对这些地块进行了规划调整,实行了‘一区两片’制,根据地块的自身优势,南片,也就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全部用来培育名贵绿化苗木,缺少水源,镇里在山顶打了一百多米的深井,保证了苗木的灌溉;北片,因土壤适合种大棚,且早已形成了规模,因此用来种植瓜果蔬菜。逐步形成‘南山观林,香山看海,弥河泛舟’的生态格局。”听着他的介绍和憧憬,我们仿佛置身满山葱郁的林木和飘香的瓜菜之中了。

看罢苗木培育基地,我们又参观了谭坊人民引以为豪的“状元文化”,我们知道了这里曾是宋朝丞相王曾、元朝将军董进、明代侍郎冀錬和状元赵秉忠四大名人的故里,见识了海内外孤本的第一甲第一名的“状元卷”,听他们绘声绘色讲了四大名人的故事和许多美丽的地方传说。

不知不觉中天已近晌午,我们在镇餐厅用了午饭,下午又随车去了弥河橡胶坝,在冷风瑟瑟中立于河堤旁,望着泛腾着水花想象着泛舟河上的惬意。尔后又参观了曾经出土了“宜子孙玉壁”的马家冢子村,这是一个掩映在一片大棚中的一座泥土流失严重的墓冢,冢子在考证之前就被无知的村民挖掘的面目全非,后来又经过风雨的侵袭,现在已经岌岌可危,站在这个孤零零的墓冢前,我仿佛听到了远古的诉说。最后我们在宋朝一棵不知树龄的古槐前结束了谭坊行,短短一天的采风竟让我在离去的时候心里有了些许不舍。

在回去的车上,大家纷纷谈着自己这次来谭坊采风的感受和几个想不到,想不到一个省级中心乡镇竟然挖掘出了这么多的遗址文化,想不到一个乡镇党委书记竟有这么大的魅力和敏锐的发展思路。我们期待着谭坊镇的林果满山绿,瓜果飘异香,期待着再次与谭读这个美丽的省级中心小镇第二次握手!

美哉状哉,谭坊一日,人间千年。冬日的谭坊让我眼界洞开!

 

注:日记转载于‘芳洲惊鸿’的网易博客谭坊行,如有侵权请告知立即删除!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宋天河

山东省潍坊市青州市

西瓜甜瓜南瓜辣椒种子引进推广销售瓜菜购销业务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