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品分类
最近来访
新闻动态
菜价影响CPI 专家称食品通胀洪峰已过
证券市场周刊讯 “国十六条”立竿见影,物流成本降低导致菜价大幅回落,12月份食品CPI同比可能降为7.8%,未来3个月总体CPI同比将跌落至4%左右,但是非食品CPI环比增速接近历史最高,未来通胀压力仍存。
统计局12月11日公布了11月份经济数据,其中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5.1%,大幅高于市场预期,但却与我们的预期相符合。我们在11月20日的文章《11月CPI将达5.4%》中,基于当时的情形,对11月通胀走高的可能做出了预警。当时的趋势如果延续下去,通胀存在失控的危险。
但是后来的行政调控超出了我们的预计,进入11月下旬,政府抑制通胀的“国十六条”开始显出效果,食品价格尤其是蔬菜价格迅速回落。基于当时的信息,我们在11月27日的文章《央行磨刀霍霍》中,将11月份的通胀预测值更新为5.2%。
宏观预测本身是一个“基于最新可得信息,对预期不断做出修正”的过程。 CPI会随着政策而波动,在后面的时间,我们还将密切注意政府抑制通胀政策的实施效果,及时修正CPI的预期值。
预计12月CPI为4.0%
12月份上半月的数据显示,蔬菜价格同比大幅度下跌,而其他食品类价格仍在上涨,其中肉类和水果价格同比增幅比11月份略有扩大,粮油、水产品同比增幅基本持平。
根据目前的食品价格走势推算,蔬菜价格下降会将12月份食品CPI拉低至7.8%左右。
这一预测的主要风险在于未来10天菜价是否还会大幅回落,由于政府方面不太可能出台新的物价调控政策,应该不会有超预期因素。在非食品CPI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总体CPI将回落到4%附近。后续还需要密切关注菜价的回落趋势,以及粮食、肉、蛋、水果等其他食品价格是否会跟着回落,毕竟本月数据还没出完。
蔬菜在食品类CPI中的权重约在15%左右,根据2000年以来的数据,蔬菜价格波动可以解释食品价格波动的50%和CPI波动的40%。蔬菜不易储存,其价格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加上生产周期仅需2-3个月,远低于猪肉和粮食,因此价格有急起急落的特征。12月份蔬菜价格下降的原因包括前期价格太高、近期天气晴好以及菜农生产积极;另一个重要原因是国家调控物价的十六条措施中,取消了运菜车在高速公路上的过路费,同时降低了集贸市场摊位费和超市进场费,这些极大地降低了蔬菜的流通费用。
从商务部高频数据来看,粮食价格环比涨速略有加快,并且显著高于去年同期,但是粮价对食品CPI的拉动被肉类和蔬菜价格所抵消。肉类价格从上周开始下降,而2009年同期持续上涨直到次年1月才下降,蔬菜价格从11月第2周开始下降,而2009年同期持续上升直到春节前夕。
正常的季节性因素下,农产品价格一般在年初春节前后达到高点,然后下行,至年中达到最低点后开始上行趋势,国庆节后会有微幅下调,11月初随着寒冷天气的来临,重回上行通道。2009年,商务部食用农产品价格指数在10月份回落,从11月中下旬开始大幅走高,持续到春节后第1周,而2010年,农产品价格在10月份没有下调,而是温和上涨直到11月第2周涨幅缩小,从11月第4周开始连续3周下降。这决定了10月和11月份的食品CPI同比走高,而随着翘尾因素由正转负,12月份食品CPI同比下降也是必然的。
初步测算,12月份食品CPI环比增幅约在-0.6%,考虑到最近居住类价格环比增速逐月走高,12月份总体CPI绝对水平应与11月持平。即便食品价格重拾升势,假定2011年前两个月CPI环比增长与2010年相同,再考虑到今年春节(2月3日)比去年春节(2月14日)提前10天左右,这会使2011年CPI环比1月略高而2月略低,那么1、2月份的CPI同比可能分别在4%上下。
综合判断,未来3个月食品CPI同比增长将回落到8%以下的正常区间,而总体CPI将在4%左右的区间运行,具体数值还要取决于统计局确定的CPI新权重。短期来看,这一轮农产品价格推动的通胀洪峰已过,而明年3月份以后的通胀则要观察非食品CPI的走势和货币政策而定。
非食品CPI加速上涨
短期内农产品价格波动主要受天气、病虫灾害和存货投机需求左右,因此有“来得快去得快”的特征。但是当上游农产品的价格压力传导到下游,通胀就会变得更有粘性,季节性也有所减弱。11月份居住、医疗、衣着、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的环比上涨都有加速,表明通胀开始从农产品领域扩散,传导到工业消费品领域。
最近3个月非食品CPI环比增速分别为0.3%、0.4%和0.6%,这一指标历史最高值是2002年9月的0.6%和2004年9月的0.7%。2006-2008年的非食品CPI月环比都没有超过0.4%,表明那一次通胀主要是食品价格推动。非食品CPI环比往往在每年的9月份达到最高值,11月份的高点可以肯定是周期性因素而非季节性因素所致。
衣着类价格11月环比增长1.6%,主要受棉花价格上涨推动,而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中,中药材和中成药近几个月的同比涨幅在10%以上,国际金价不断攀高引发首饰类价格走高。与住房配套的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主要包括家具、家庭设备等耐用消费品和家庭日用杂品,其影响因素较为复杂。烟酒及用品中,高端白酒未来涨价空间较大。
居住类消费支出占城乡居民消费性支出总额的10%-15%,是非食品CPI中影响最大的因素。居住类价格主要包含建房及装修材料、租房、自有住房和水电燃料四块,房租由市场价格决定,自有住房支出根据贷款利率和物业管理费、房屋维修费的波动幅度加权计算。其中房租占居住类比重为11%,自有住房占比为21%,建房及装修材料占比27%,水费、电费、液化石油气、管道燃气、其他燃料5项占40%。
11月份燃料动力类价格同比上涨9.8%,高频数据显示,最近几周天然气价格上涨明显,油、煤炭价格也有上涨。水、电属于公共品,由于存在政府价格管制,最近几个月变动相对平稳。建房及装修材料价格同比逐月走高,近期的“节能减排”推动水泥价格上涨,12月份钢材价格继续上涨,木材、涂料、胶合板、砖、油漆也没有看到下降趋势。租房价格处于上涨趋势,10月底以来房价又有上涨,住房贷款利率也有上调可能。综合判断,12月份居住类价格环比增速大幅下降可能很小。
鉴于居住类价格11月环比增长1.8%,假定12月环比增速持平,则对应的同比增长为6.7%,高于11月的5.8%。对应的总体CPI环比约为-0.05%,同比为4.0%。如果12月的食品价格不出现预期外的变化,则对总体CPI的预测误差将在0.2个百分点以内。
“国十六条”作用至关重要
9月份信贷超出预期,使得央行在10月11日通知上调6家银行存款准备金率,随后统计局数据9月份CPI同比达到3.6%的年内新高,这又促使央行在10月19日宣布上调存贷款利率。但是25个基点的上调对于控制通胀只是杯水车薪,10月份通胀再创新高,达到4.4%,央行在11月10日又一次宣布提高存款准备金率,随后又差别性上调交通银行(601328)、光大银行(601818)等数家银行的准备金率。
农产品价格涨势凶猛,通胀预期高涨,行政调控汹涌而至。温家宝总理11月17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了4项措施稳定消费价格、保障群众生活,指出必要时对重要的生活必需品和生产资料实行价格临时干预措施,而上一次启动价格临时干预是在2007年。
1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严控物价的“十六条措施”,各部委积极配合,组成6个督察组分赴各地督促检查,发改委下调部分药品价格、查处加油站价格违法行为,并连续5天发文稳定物价,银监会加强监管涉农信贷资金,严查挪用于囤货、炒作,证监会要求期货交易所提高保证金,遏制农产品期货交易过度投机,粮食局加大政策性粮食市场投放力度,铁道部全力保证重点物资运输,农业部保障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越冬蔬菜供应,工商总局加强市场监管,严打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商务部对蔬菜价格每日检测并及时投放储备,央行也在11月19日再次宣布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在一系列政策重拳打击之下,农产品价格上涨势头得到扼制。从高频数据来看,农业部批发农产品价格在11月8-16日之间达到高点,商务部调查的蔬菜价格从11月第2周开始连续5周下降,累计降幅17.4%,生产资料价格从第3周回落,食用农产品价格从第4周回落。从时间判断,同时考虑进预期因素,生产资料价格下降的原因是10月份的货币紧缩,而蔬菜和食用农产品价格下降可能主要是行政控制的结果。中国股市和国际大宗商品期货价格从11月12日开始下跌,其直接诱发因素是11月10日中国央行宣布上调准备金率。
货币政策比预期更温和
12月3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明确2011年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向“稳健”,12月10-12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稳定价格总水平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兼顾调结构、促增长、管理通胀预期。
下半年,央行在11月10日、11月19日、12月10日连续三次宣布调高存款准备金率,和上半年的三次准备金率调整遥相呼应。2009年11月份CPI转正,12月份CPI环比达到1%,次年2月份CPI同比迅速上升为2.7%,超过了1年期存款利率。央行没有选择加息,而是在1月12日、2月12日、5月2日连续三次宣布上调存准率,前两次目的是回收流动性,第三次意在管理通胀预期。在4月份房地产调控之后,国内经济面临二次探底风险,对通胀的担忧则减弱了。
7月以来通胀率逐步走高,央行仍然以提高准备金率为主要工具。10月19日的加息是一次意外,后来迟迟不再加息则代表了货币政策的常态。加息只是改变资金运用成本,在决策者眼里这一工具不确定性太强,不具有针对性。央行也希望在控制流动性的同时不至于打击实体经济,这意味着12月份的信贷紧缩可能不像我们先前预计的那样严厉。
12月10日上调准备金率进一步降低了加息的可能性,资本市场将其理解为利空释放,国际石油价格以上涨回应,中国股市也报以连续几日的阳线。央行对于通胀的温和反应必将刺激资产价格继续走高,商品期货价格11月底以来已经掉头向上,而股市也逐渐适应了提高存准率的负向冲击。
2010年上半年股市探底是在4月份房地产调控以后,欧洲债务危机与国内流动性紧缩相叠加,使投资者忧虑宏观经济的下行风险。随着12月份通胀走低,货币政策暂时不会太紧,如果没有新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本轮行情可能达到3200点上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