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分类
最新公告
供求信息
供应 刘国栋与他的太空西瓜
常年- / 联系人: 电 话: |
阳春四月,风和日丽。在大兴区瓜果培育基地的西瓜大棚里,气温高达近40摄氏度,湿度达到85%,人们身上湿乎乎的,仿佛蒸着桑拿。一位干练的中年男子正手捧着刚结成的小西瓜,仔细地端详,喃喃道:“长得不错,今年又会是个丰收年。”他就是刘国栋——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太空西瓜”的培育者。
大兴区2006年产西瓜3.2亿公斤,有十分之一是“太空西瓜”。“太空西瓜”的培育从1996年就已经开始,小小西瓜背后,是大兴区种植业服务中心总农艺师刘国栋和他的同事十年如一日的默默耕耘。
1996年夏天,刘国栋从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我国空间技术研究院发射的第十七颗返回式卫星顺利回收。”他没有想到的是,这则消息改变了他十年的工作和生活。1996年12月1日,区领导拿着一小包东西找到了当时还是大兴区农科所所长的刘国栋,将小包郑重地交到他手中,说:“老刘,这是前阵子返回式卫星搭载的747粒西瓜种子,交给你了。”747粒种子加起来才70克左右,手里握着小包,刘国栋却觉得重于泰山。
西瓜的培育分为几个步骤:浸种、催芽、育苗、定植、结瓜。“催芽、育苗和结瓜是最难的三部曲。三部曲走好了,就能出好瓜。”刘国栋说。1997年2月25日,“太空西瓜”培育计划正式拉开帷幕。25日上午,在实验室里,刘国栋把一半的种子小心翼翼地放到普通饭碗大小的浸种盆里,盆里是早已经拿温度计量好的500毫升温水,温度控制在30至32摄氏度。
“一般都是拿50摄氏度左右的水泡,考虑到种子进过太空,体质比较弱,所以就把温度降低了。”刘国栋解释,“事实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4个小时后,刘国栋取出种子,开始催芽。什么是催芽?就是将泡好的种子用高温使其发芽。他取出一条纯棉的毛巾,把种子一粒一粒地平铺在上面,不敢有一丝疏忽。铺好以后再用毛巾包好,放到电热毯上。温度必须控制在30摄氏度,时不时还得用手去测量一下。这个过程需要24至36小时。“这36个小时过得是忐忑不安,因为出不了芽就什么都白搭。”他说。
工夫不负有心人,过了一天后,刘国栋打开毛巾一看,80%以上的种子都长出了3至5毫米的小白芽。1997年2月27日,刘国栋和同事开始育苗。将催好芽的种子,一粒放一个填满营养土的营养钵里,盖上一层1厘米的细土,放好后再将营养钵放温室里,用塑料薄膜盖好,还得调好温度。“温度是关键,这时不能太高,高了苗就长得太高,不利于挂果。”育苗需要1个多月的时间,这段时间刘国栋丝毫不敢大意,天天在温室里泡着。
大棚里控制温度,中午最高达到近40摄氏度,湿度也非常大,而外面还是初春,里外温差很大,大伙每天裹着棉袄上班,进温室就得脱棉服,反复折腾,感冒发烧是经常的事。刘国栋的衣兜里常带着感冒药。“还好身体不错,没怎么用上过。”说到这,他笑了。1997年5月上旬,刘国栋带领大家人工授粉。事先要做好记录,用红纸做的小套盖上未受粉的柱头。第二天摘下开着的雄花,反复摩擦雌花的柱头,授粉完再用报纸做的小套盖上柱头区分。
雄花的花期并不一定,刘国栋和大伙忙了一个星期才完工。“还好我对花粉不过敏,一些同事身上全是痘痘。”瓜见瓜,二十八。谚语说的是从见到结果到吃上西瓜,需要大概28天的样子。看着雌花纷纷结出果实时,刘国栋的心里就好像已经吃上了甜甜的西瓜。“就像等着爱人生小孩时一样,心里期盼着瓜熟蒂落。”他说。
从鸡蛋大小到皮球大小,再到篮球大小,6月中旬,经过精心管理的“太空西瓜”终于熟了!6月17日,刘国栋和他的同事兴高采烈地摘瓜,一共收获了460个瓜,绿皮、花皮的都有,圆滚滚的,漂亮极了。“每个都有5公斤左右,后来大伙吃了一个,太甜了。”回忆起当年,他的语气很兴奋。一个瓜300粒种子,460个瓜的种子让刘国栋喜出望外,因为从这中间,他可以精心筛选优良的父本和母本,让“太空西瓜”从实验田走向广阔的天地。刘国栋把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育种上。从2001年起,大兴区开始推广“太空西瓜”航兴一号、二号、三号,并逐渐在全国各地如山东、辽宁、河北、上海、成都等地推广,如今,全国累计有10万亩“太空西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