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品分类
最近来访
新闻动态
汪懋华院士:重庆可占领微耕机市场 办农业公园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汪懋华接受专访。
院士档案
汪懋华、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业工程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农业工程科学家、教育家,农业与生物系统工程与教育发展研究、农业电气自动化与电子信息工程专家,是当代我国高等院校农业工程学科建设与教育事业的开拓者之一。
经典语录
“当代青年大学生,既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调节好自己的心态,脚踏实地做人。”
人物素描
年过七旬依然每天工作12小时
个子瘦小,精神矍铄的老人,说话喜欢用手在空中不停地比划,说到兴奋处,他还会冒出两句地方俗语。每天6点钟起床,每天工作12到13个小时,年过七旬,汪懋华依然精力过人。
“你是院士了,你怎么还那么卖命?”当有人问他这个问题时,他的回答有点出人意料:“我不知道自己有多少贡献,我还是每天老老实实的工作。”
“我是一个比较认真的人。”汪懋华如此评价自己。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汪懋华曾经在重庆待过六年,那时北京农业机械化学院搬到北碚,他和重庆由此结下不解之缘,每当心情郁闷之时,他就会独自一人爬上缙云山,登高望远,看着气势恢宏的大山和山下清幽的江水,他还会吟诗一首,不快的心情顿时烟消云散。
在重庆工作期间,汪懋华经常到北碚、璧山、涪陵等地农村调查。虽不会说重庆话,但到了农村的田间地头,他都能与当地老农打成一片。
“那里的空气真是清新,这次回重庆,我将回母校去看一看,还准备上缙云山。”在汪懋华的心中,对重庆依旧有太多的情愫和不舍。
重庆可抢微耕机千亿市场
记者:重庆是山城,很多种植庄稼的地方属于丘陵地带,缓坡耕地也很多,这样的情况,重庆是否适合搞农业机械化?
汪懋华:拿重庆来说,2006年给我报上来的数据,重庆农业耕种数综合机械化水平11%,那个时候我国东西部平均39.6%,当时我们就觉得这个问题比较突出,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率偏低要分析原因,有历史、生态、社会、环境、产业等多种因素造成。
我看了一些重庆的材料,重庆因为没有机械化,山区人工割稻子、收稻子,一亩地200块钱。重庆山地仍可搞农业机械化,日本的农田也是斜坡多,但日本不到20年就实现了全面机械化。
记者:重庆如果搞农业机械化,你认为可从何处着手?
汪懋华:值得一提的是,重庆是现代制造业基地,其中小型农业机械制造业的总产值大概是30亿元。特别像微耕机,重庆市微耕机占到全国总产量的50%,而全国的微耕机市场将有上千亿的产值。
记者:占领全国上千亿产值的微耕机市场,这是一个很好的点子,但重庆目前有这样的制造业基础吗?
汪懋华:重庆有非常良好的制造业基础,包括过去三线工业,很多一流的工业都在重庆山区里。
我记得在北碚那面有四川仪表厂在那里,有几个很不错的厂子,都是从中央搬下去的厂子。重庆装备制造业不要觉得只有搞大设备,才有发展前途,小型农业机械制造业对整个重庆的经济发展能够起很大的作用,重庆既然有这么好的基础和条件,可以在微耕机市场抢得先机。
汪懋华院士说,想回重庆母校去看一看,还想爬缙云山
都市农业要重视民俗开发
记者:重庆农村山区多,农民收入还比较低,如何才能提高他们的收入?
汪懋华:一亩地才收100元,200块钱用来请人收割,那还有什么搞头?山区劳动力转移是出路。在城市里工作一年,至少能赚到一万块钱的工资。
同时,山区有很多的独特资源,有很多特色产业。作为一个特大城市,可发展休闲农业、旅游观光。现在都市生活压力很大,到了周末的时候都愿意到农村采水果、休闲。
我到美国和欧洲去,开一段路的汽车就看到有一个牌子,说这是他们的博物馆,可以参观、游览,这是文化传承,农业有这种功能。农民管理这个产业,也可以是一个提高收入的方式。
重庆的农民除了开农家乐、采摘园外,还应深入挖掘农村历史文化,推出农业公园、民俗庄园等更具特色的休闲农业产品。
记者:你能不能对重庆发展都市农业提一些建议?
汪懋华:我知道重庆编制了全市现代农业建设总体规划,比如说规划实施了江津的现代农业园区、南川生态农业园、綦江食品工业园区、荣昌现代畜牧业示范区,忠县柑橘城等一批现代农业园区,另外还开办了农业旅游线路150多条,我觉得这些都是发展都市农业特别好的做法,特别是重庆市政府提出了“五个”重庆,“宜居重庆、畅通重庆、森林重庆、平安重庆、健康重庆”的发展目标,对都市农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建议重庆抓都市农业,要抓一些重点项目,包括乡村民俗旅游村和民俗旅游户的建设,要支持他们建设,比如说农业观光园的建设,比如说农村特色手工艺品的开发。还比如说农村旅游休闲的一些重点项目和扶植,这都是可以大力支持的。
大学生要多学本事戒浮躁
记者:听说你六年大学学习都没有回家?你对当前大学生在校创业有什么看法?
汪懋华:我出生在广东兴宁市,1952年考入原北京农业大学。其实我也有学习吃力的时候,刚上大学,就觉得自己赶不上同学,所以只好每天自学,为了学习和实习,我大学6年没有回过家。
在苏联留学的时候,我经常要花几个小时到市中心的列宁图书馆学习,每次都会在图书馆耗上十几个小时。这些带给了我很丰富的知识积累。
当代大学生要抛弃浮躁的毛病,踏实学本事,不要整天想着如何挣钱,安安静静读书才是硬道理,将来才大有用武之地。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多争取机会参加社会实践,了解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况,了解民生疾苦。当然也可以通过合法手段出去挣钱,我鼓励他们走出校园,多看一看。
记者:我们知道你有三次出国的经历,你对当前大学生“出国热”是怎么看的?
汪懋华:我有三次出国经历,第一次是学校派我到苏联留学,当时自己不会俄语,是用一个月时间突击学习的。第二次是到曼谷亚洲理工学院任教。第三次是到英国合作项目,当时我不会英语,只好买了一个英语用书,并且每天抱着电视机学习英语。
我并不很赞成大学生一蜂窝的跑出去,大学生成才并不一定要出国,中国的大学生在学习大学本科教育的同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我曾经在海南当技术员,那时,我每天都开拖拉机,这样我就有机会和当地的农民打成一片,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工作习惯,得到第一手的资料。
本组文/记者 周睿 罗强
本组图/记者 张锦旗
转载来源:重庆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