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品分类
最近来访
新闻动态
25岁小伙成最年轻家庭农场主
东方早报讯:有“户口”、技术、培训和考核等要求,还要面临残酷的淘汰制——这不是在说竞争激烈的500强白领职位,而是一个年轻的家庭农场主所要面临的考验。
3月18日,春光明媚,在上海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村民阮凯峰家田里的麦苗生机盎然。25岁的阮凯峰刷新了松江区最年轻家庭农场主的纪录,子承父业经营家庭农场。作为新生代“职业农民”,阮凯峰要捧好这个饭碗并不轻松,起码要接受三次“考验”:初踏职场过五关斩六将、成长期面临的残酷试用期和淘汰制、发展期需厚积薄发的积累和创新。
今年松江区家庭农场的三个试点村,即泖港镇新建村、新浜镇赵王村、叶榭镇井凌桥村进行了新一轮经营者的调整和选拔。松江区农委办公室主任顾晓峰说,家庭农场试点今年有了三点新变化:农场规模扩大,户数有所减少,竞争更加激烈;其次,农场主更年轻了,平均年龄从50.5岁降至45岁;第三,对农场主的要求有所提高,有的村已经要求持证上岗。
松江区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农业要产业化,农民很关键。松江家庭农场未来将如何发展,取决于农民的职业化、专业化水平,培育家庭农场主成为专业化的农民,这是未来家庭农场发展的方向。
上岗前“过五关斩六将”
红色的new balance运动鞋、格子休闲上装、蓝色牛仔裤,3月17日,这身打扮的阮凯峰站在田头,怎么看都像是来郊游的城里人。不过身材壮实、皮肤黝黑、双手略显粗糙,却又是他“田间地头能搬能扛”的佐证。
参加农场主竞聘前,有大专学历学过物流管理的阮凯峰,在一家企业负责仓库管理,每月收入4000-5000元。
今年2月初,阮凯峰参与了松江区泖港镇新建村新一轮家庭农场主的竞选,正好符合男性25-57岁的年龄下限,此时,他已经协助父亲的家庭农场运营两年多。“我爸希望我做城里人,但我能接受自己做个乡下人,而且刚好有这样的机会和平台。”
阮凯峰说,一方面,自己有种田经验,家里有99亩水稻田;另一方面,性格也合适,虽然谈不上很宅,但业余爱好仅是到镇上打打桌球,到田间地头散步,所以家庭农场这份工作合适自己。“家庭农场主,也可以说是在土地上创业。”
其实,与2007年刚试行家庭农场时相比,现在要成为一名家庭农场主,需要经过非常激烈的竞争。
在去年4月,松江区农委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家庭农场发展的意见》,明确规定家庭农场经营者准入需经过“制定标准-农户申请-村委会审核-民主评定-公示签约”五道程序,并需签订土地流转合同和家庭农场承包经营协议,明确经营农田的区域、面积、年限、土地租赁价格等内容。
在这一轮家庭农场调整中,新建村共有35户竞争21个经营名额。阮凯峰顺利过关。“他吃苦能干,去年夏天为守稻谷,在道路上睡了好几夜。”新建村农业负责人李杰说,在民主评定环节,阮凯峰以40票名列第五,成为松江最年轻的家庭农场主。
成长期:试用和淘汰
成为家庭农场主只是开始,上岗证、一年试用期、淘汰制,是阮凯峰职业成长期将要面临的三大“关卡”。
在今年稻谷收割后的10月底11月初,阮凯峰这一批新家庭农场主才能正式签约。在这之前,他们要参加市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只有通过这个培训的考试或取得区农委的家庭农场培训班证书,才能获得家庭农场的准入资格。
与承包企业一样,家庭农场主也有试用期。根据松江区相关规定,新晋家庭农场主试用一年,年度考核不合格的,自动终止农场承包经营协议。
“在参加竞聘时,就要承诺自己经营,决不转包、转租,否则会被取消资格。”阮凯峰说,试用期中稍有不慎就会被“一票否决”,比如,家庭农场主不直接参加农业生产和管理,常年雇用其他劳动力;将经营土地转包、转租,或者有“拼装”和虚报经营面积等行为;管理不善,私自调换、乱用种子影响稳产、高产,使用违禁农药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不能做到“种田”与“养田”相结合而影响耕地质量。
这让阮凯峰深感“压力山大”,以前在工厂打工,只要把工作做完就可以了;但现在类似创业,既是领导人,也是打工者,不仅要会种地,还会要成本计算、提高效率等多方面。比如从谷种、播种、发芽、施肥、除病虫害到收割,必须要全程管理,有许多技能要学习。
不要以为过了试用期,这份工作就算是保住了。松江区至少有两项措施约束着家庭农场主。
一是奖金,以奖代补。根据国家种粮补贴、粮食价格、生产效益等情况,松江区家庭农场补贴实行浮动补贴机制,原则上将区财政对家庭农场每亩200元的土地流转费补贴调整为奖励,奖励的范围有家庭农场粮食高产竞赛、秸秆还田、农机直播、新农艺新技术推广、生产考核等。泖港镇胡光村村委会主任朱爱龚说,在胡光村,不定期考核、农场主之间互评、老干部老党员参加的田间地头监督,弄得不好,要扣钱甚至会被取消资格。
二是考核,大考小考不断,基本可以理解为淘汰制。胡光村的家庭农场主曹丽明就深有体会,他在2012年成为家庭农场主,在村里的家庭农场主里,90分以下基本就算不合格。
发展期:创新留住土饭碗
年轻的家庭农场主也并非全无优势。
阮凯峰说,年轻人在知识、技能的学习和接受程度上比老一辈强很多。他自己现在会关注科技农业电视频道,甚至跑到卖化肥的店里借看水稻方面的书。在去年雨水少时,他建议父亲多下稻种,保住了产量,每亩达到1200斤。
松江区农委产业信息办主任李永华说,年轻人对技术接受快,老农种地虽然水平很高、经验很足,但是收益不如年轻人。在把产品转化为商品、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方面,年轻人比较有优势,因为这需要不断创新,否则家庭农场的利益不能最大化。
在松江,年轻的家庭农场主们已经有许多尝试。
作为石湖荡镇金胜村粮食家庭农场主之一,37岁的沈万英在2010年成为女家庭农场主之后,她发现粮食利润空间小、种田的比较效益减少,于是注册成立上海源江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注册以自己的名字命名的“万英”牌商标,并积极申报农产品无公害认证,购置生产设备、租赁生产场地和仓库,与全村种植户签订稻谷购销合同,实行统一收购,通过进行再加工和包装,实行品牌销售,为家庭农场的未来发展模式提供了经验。
松江区农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家庭农场是松江农业现代化的主要方式,但还需要进一步实现专业化、职业化、生态化。只有农民专业化,农业才能产业化,因此,要着力培育家庭农场主成为专业化的农民,通过培训、引导扶持,提高专业化能力尤其是机械化能力,减少农民竞争,稳定专业农民队伍,促使家庭农场向机农一体、种养结合方向发展,逐步取消农机合作社,让年轻的农机手成为家庭农场的主力,完善政策、处理好土地流转问题,实施好职业资格认证、考核、准入退出机制,使真正有经验、有技术、会管理的专业农民能够长期稳定,这才是松江家庭农场长远发展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