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产品分类
最近来访
新闻动态
职业农民忙碌特色农业
4月的常熟,农田里麦浪起伏,油菜花绚烂绽放,江南鱼米之乡春光明媚。这里是发展农业的天然宝地,也是苏州在实践城乡一体化、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片“试验田”。依托原有基础,做大做强当地特色农业,发挥产业园示范作用……多年来,常熟一直在大胆探索中寻找着现代农业突破发展的着力点。
强化科技支撑产业提升增强综合效益
同样是卖蔬菜,何以常熟董浜的白菜比其他普通白菜每公斤高出1.5元?
在位于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内的一块蔬菜基地上,记者看到,400多亩菜田早早地架起了防虫网,有效减少了农药使用量。不仅如此,从2011年开始,董浜正式启用智能农业仓储管理与溯源系统,凡是董浜生产的合格农产品配送前都会贴上一个专有溯源码,消费者使用手机或电脑登录网站便可查询到所购农产品的生产过程。
在另一头,产业园的节水灌溉监控服务中心,正利用物联网技术,对园区内38座节水灌溉泵站及圩区排涝站实施远程监控。走进董浜节水灌溉监控中心,大屏幕上远在数公里外的大棚内实时的环境变量、实时温湿环境等各类数据清晰可见。园区近9000平方米的连栋大棚配备了内、外遮阳、自动灌溉系统及光、温、湿传感器,专门用于园区种苗服务和新品种栽培试验。
强化科技支撑,通过产业的提升增强综合效益——常熟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高新技术和先进实用技术的引进、组装和成果示范推广,显著提升了适应地方农业的技术开发应用能力。
除此之外,突出各地优势农业,因地制宜打造农业特色品牌,也从根本上提升了常熟现代农业整体发展水平。
目前常熟已建成十余个特色基地,包括古里现代水稻产业基地、海虞水稻种业产业基地等。其中,有机食品基地达1.5万亩、绿色食品基地达14万亩,无公害基地达34万亩,占全市种养总面积的78.23%,品牌农产品总产值占全市农业总产值40%左右。
今年,各基地将重点提升设施装备水平,加快农业基础设施改造,利用水利、农业、科技等综合措施,推进高产稳产农田建设,逐步实现高标准农田的全覆盖。
“四化”同步发展明年建成现代农业园区
坚持科技进步,增创现代农业品牌优势,是发展苏州现代农业、挖掘农业内部增效潜力、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并不能完全涵盖苏州现代农业建设取得快速发展的成功做法。
2008年以来,苏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城乡一体化发展为统领,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关于加快现代农业发展的一系列决策部署,把现代农业作为一项基础产业、生命产业和不可替代的产业,作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提升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水平的重要内容。苏州抢抓机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提升农业集约节约、特色高效、规模经营水平,在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同时,同步推进农业现代化发展,成功走出了一条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近日,苏州城乡一体化晋升为国家级试点。根据国家发改委批复的《江苏省苏州市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苏州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之路任重而道远。
试点方案提出,要加快现代农业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着力打造“四化同步”发展的示范区。其核心就是坚持把现代农业作为城乡一体化的产业基础,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在统分结合上求突破。进一步提高农业规模化经营和组织化程度,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到2015年,高标准农田占比达75%,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70%,现代农业园区建成面积100万亩以上。
具体而言,包括建立“四个百万亩”保护机制,坚持生产、生活、生态和生物“四生”功能定位,全面形成优质水稻、特色水产、高效园艺、生态林地“四个百万亩”的农业产业空间布局,研究制定地方性法规,建立保护机制,形成今后不可逾越的红线。
同时,逐步形成以职业农民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主要组织形式,培育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合作农场、现代农业园区和龙头企业等新型主体,构建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具有苏州特色的现代农业生产经营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