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9884289 2012-09-06 11:14
猪肺疫、猪丹毒的防控措施
[b]猪肺疫的防控[/b]
猪肺疫又称猪巴氏杆菌病,俗称“锁喉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一种常见的猪呼吸道传染病,其特征是:最急性型呈败血症和咽头炎,急性型呈纤维素性胸膜肺炎,慢性型较少见,呈慢性肺炎。
发病情况
多杀性巴氏杆菌主要存在于病猪肺内脏病灶及猪的上呼吸道与消化道中,随分泌物及排泄物排出体外。该病的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当环境卫生条件差或由于阴冷、潮湿、气候骤变、通风不良、闷热拥挤、营养缺乏、饲料污染的饲料、饮水、用具和外界环境,健康猪可经消化道被传染;病猪由咳嗽、打喷嚏排出病菌,还可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健康猪;通过吸血昆虫和皮肤、黏膜的伤口也可发生传染。大、小猪均有易染性,小猪和中猪发病率较高。一年四季都可发生,特别是春秋两季更易发生,此病多发生于其他传染病之后,也可呈地方流行性发生。
临床症状与病理变化
该病潜伏期为1~5天,一般依病程分为最急性型、急性型和慢性型。前两种类型多表现为败血症及胸膜肺炎,慢性型的病变集中于呼吸道,呈慢性肺炎。
最急性型多见于流行初期,猪经常晚间吃料正常,次日清晨突然死亡,观察不到临床症状。病程稍长的有高热(41℃~42℃),全身衰弱,食欲废绝,卧地不起,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烦躁不安。咽部发热、红肿坚硬,重者局部肿胀可延及耳根、颈部。呼吸极度困难时,常表现犬坐式伸颈呼吸,口鼻流出血样泡沫,可视黏膜充血、发绀,耳根、颈部、腹部和四肢内侧皮肤出现红斑。病程1~2天,出现呼吸症状后病情迅速恶化,很快死亡,死亡率可达100%。
剖检病猪可见全身黏膜、浆膜及皮下组织出血性浆液浸润。颈部皮下可见大量淡黄色胶冻样水肿液,水肿可蔓延至前肢。肺急性水肿。全身淋巴结、脾出血,但脾不肿大;心外膜和心包膜有小出血点;胃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变化。
急性型是主要和常见的病型,除表现败血症外,还有急性胸膜肺炎症状。体温升高(40℃~41℃),初期发生痉挛性干咳,鼻流黏液,呼吸困难,而后变为湿咳。触诊其胸部有痛感,听诊有罗音和磨擦音。随病情发展,呼吸更困难,张口伸舌,呈犬坐式,可视黏膜发绀,有脓性结膜炎。先便秘后腹泻,末期心脏衰弱,心跳加快,皮肤淤血或有小出血点。病猪卧地不起,多因窒息而死。病程5~8天,耐过的转为慢性型。
急性病例全身黏膜、浆膜、实质器官和淋巴结出血,特征病变是纤维素性肺炎。有不同程度肝变区。胸膜与肺粘连,肺切面呈大理石纹,胸腔、心包积液,气管、支气管黏膜发炎有泡沫状黏液。
慢性型表现出慢性肺炎和胃肠炎症状,常有持续性咳嗽和呼吸困难,鼻流黏液性分泌物。有时出现痂样湿疹,关节肿胀,食欲不振,常有腹泻。病猪表现进行性营养不良,消瘦无力,治疗不及时者,多经2周以上衰竭致死。尸体极度消瘦、贫血。肺肝变区广大,坏死灶外有结缔组织包裹,内有干酪样物质,有的形成空洞。心包与胸腔积液,胸腔有纤维素性物质沉着,常与肺脏粘连。
预防措施
改善饲养管理和生活条件,消除所有能减少猪抵抗力的外界因素如气候突变或寒流侵袭时,应保持猪舍温度适宜,防止猪感冒;合理配合饲料,注意全价饲料和青饲料的充足供应,并注意圈舍卫生,加强运动;引进外地猪时,应注意检疫,防止引进带菌猪,以防造成后患;尽量减少混群和分群,减小猪群密度;注意全进全出,对病猪隔离,深埋病死猪。
预防免疫每年春秋两季定期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菌苗或猪肺疫口服弱毒菌苗进行两次免疫接种。也可选用猪丹毒、猪肺疫氢氧化铝二联苗和猪瘟、猪丹毒、猪肺疫弱毒三联苗。接种疫苗前7天和后7天,禁用抗菌药物。
治疗
发生本病时,应将病猪隔离、封锁、严密消毒。同栏的猪,用血清或用疫苗紧急预防。对散发病猪应隔离治疗,消毒猪舍。对新购入猪隔离观察1个月后无异常变化合群饲养。
治疗可采用以下药物:每公斤猪体重注射庆大霉素1~2毫克、四环素7~15毫克,每天2次,直到体温下降为止;或用10%磺胺嘧啶钠溶液,小猪20毫升,大猪40毫升,肌肉或静脉注射,每天2次,连用3~5天。用青霉素、链霉素、盐酸土霉素等治疗都有效。
[b]猪丹毒的防控[/b]
猪丹毒是由猪丹毒杆菌引起的一种急性、热性传染病,人畜共患,是严重威胁养猪业的一种重要传染病,不容忽视。由于猪丹毒常与蓝耳病、猪瘟等伴发,成为种猪、育肥猪突然死亡的一个重要因素,许多养猪场(户)却还没有意识到该病的危害性,往往发生误诊,如不积极预防和治疗,病死率很高。
发病情况
该病主要表现急性败血症、亚急性皮肤疹块、慢性心内膜炎和化脓性关节炎。不同年龄、品种的猪都可感染发病,其中3月龄以上的架子猪发病死亡率最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以夏季高温炎热、多雨时季多发,主要通过消化道感染,常呈散发或地方性流行。潜伏期长短与病菌毒力强弱和猪的抵抗力有关,人工感染的一般为3~5天,最短的只有24小时,最长的可达7天。
主要症状与病变
猪丹毒在临床上有急性型、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三种。常见的是急性与亚急性,慢性的少见。
急性型猪突然发病死亡,无明显症状。最典型的症状是体温升高(41℃~42℃),猪喜卧,寒战,绝食,腹泻,呕吐,继而在胸、腹、四肢内侧和耳部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红斑或黑紫色疹块,指压可暂时退色,疹块部位稍凸起,发红,界限明显很像烙印,俗称“打火印”。有的病例,疹块中央发生坏死,久而变成皮革样痂皮。根据病型不同,病理变化也有所不同,急性型以败血症为特征,胃、小肠黏膜肿胀、充血、出血,全身淋巴结充血、肿胀、出血。脾、肾脏肿大,心内膜有小出血点。
亚急性型主要病变为皮肤有死性疹块,疹块皮下组织充血,也有关节发炎、肿胀的。
慢性型主要是心脏二尖瓣处有溃疡性心膜炎,形成疣状团块,状如菜花。腕关节和跗关节呈现慢性关节炎,关节囊肿大,有浆液性渗出物。
诊断时应注意与猪链球菌病、猪肺疫、猪瘟、猪副伤寒、弓浆虫病鉴别。
防治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做好定期消毒工作,增加肌体抵抗力定期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冻干疫苗免疫接种。子猪在60~75日龄时皮下或肌肉注射猪丹毒氢氧化铝甲醛疫苗5毫升,3周后产生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以后每年春、秋季各免疫1次,用猪丹毒弱毒菌苗,每头猪注射1毫升,免疫期为9个月;也可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疫苗,大、小猪一律1毫升,免疫期9个月。
药物治疗治疗时,首选药物为青霉素,对败血型病猪最好首先用青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万~1.5万国际单位静脉注射,每天2次,如青霉素无效时,可改用四环素或金霉素,按每公斤体重1万~2万国际单位肌肉注射,每天1~2次,连用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