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39884289 2012-11-22 14:34
蔬菜丰收价格暴跌 如何走出“卖难买贵”的怪圈?
玉林城区的农贸市场里,品种众多的农产品映入眼帘,呈现一派繁茂的景象。然而,今年一些农产品的丰收并没有给农民带来喜悦,因价格低廉且滞销让不少农民陷入困境—— 记者探访:
批发市场青菜价格暴跌 本地菜亦受影响
11月20日上午,本该是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交易最为热闹的时候,但记者却看到一派冷清景象。平日需要排队进场的运货卡车只有寥寥数辆。在一家蔬菜批发铺面,仓库里堆着一捆捆蔬菜,老板正靠在椅子上闭目养神。不远处停放着一辆大卡车,半卡车的竹筒青还在等待着批发,三五个工人正在车上把选好的蔬菜装进袋子。
“现在这竹筒青难卖啊,两天了还卖不完一卡车,以前不到一天就批发完了。”该铺面李老板向记者介绍,进入秋季以来,大白菜、竹筒青等北方蔬菜的批发价格一路暴跌。“现在市场的竹筒青批发价是0.8元/公斤,一袋50多公斤的竹筒青就只能卖到50多元,除去运费、人工费、损耗等费用,卖完这车里约1.5万公斤的竹筒青,我就亏了约3000元。大白菜就更不用说了,有时都卖到0.3元/公斤,每销售一公斤都有0.6元以上的亏损。”
记者了解到,大量外地便宜的青菜上市,对本地叶菜类价格也造成了冲击,其中受影响最大的是小白菜、芥菜、莴笋等。目前,本地叶菜类的批发价格已由原来的3.5元/公斤左右降至2~2.5元/公斤。
此外,记者还了解到,进入秋季收获季节以来,我市的青尖椒、大蒜、八角、甘蔗等农作物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价格下跌。
从批发到零售菜价竟涨几倍 蔬菜陷入“卖难买贵”的怪圈
记者在走访中还发现一个现象,尽管今年蔬菜批发价格暴跌,但诸多市民却感觉不到菜价便宜。
在玉林城区东岳菜市场,记者特地询问了一个蔬菜摊位的竹筒青零售价格。该菜贩报价是3元/公斤。“买多的话可以优惠些。”见记者嫌价格贵,该菜贩又补充了说道。随后,记者来到名山菜市场、南桥菜市场、金城超市和南城百货超市,发现竹筒青的零售价格和东岳菜市场的相差不大,而如:菠菜、马铃薯、番茄等大多数农产品零售价格都比批发价格提高了50%~200%不等。
从批发价到零售价,从农批市场到城区菜市场,两地相距不过10多公里,农产品价格竟然猛涨了近两倍,记者为此大吃了一惊。
一方面是批发市场蔬菜价贱难卖,一方面是零售市场蔬菜价高难买,蔬菜又陷入了“卖难买贵”的怪圈。
记者观察:
供过于求促推蔬菜价格暴跌
“按照往年经验,随着北方地区蔬菜的上市,南方蔬菜价格都会出现一定幅度的下跌。但是今年因气候良好,农产品丰收,所以这个现象就特别明显。”市农业委员会市场信息科曹科长进一步解释到,自今年入秋以来全国大部分省市雨水偏少、天气晴朗日照充足,这种气候利于蔬菜生长,加上北方地区提前半个月入冬,导致北方蔬菜提前收地上市。此外,今年菜农普遍增加白菜种植数量,不仅北方的白菜出来了,连区内富川县等桂北的大白菜也开始上市,这样各地白菜集中上市,导致大白菜销路受阻,价格自然下跌。
曹科长表示,近年来,“菜贱伤农”、“菜贵伤民”的现象之所以会出现,与农户自发种植的经营模式,全面的信息发布和共享平台尚未建立,以及流通环节过多、储存条件不足等原因息息相关。小户种植的生产模式难以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市场信息的不足使菜农难以掌握市场状况。再加上过多的销售层次,不通畅的物流体系,使菜价不断在“价格上涨——种植增加——供应增加——价格下跌——减少种植”的循环中打转。
流通环节太多导致蔬菜“卖难买贵”
蔬菜从批发价到零售价,中间差价大,而菜贩却说赚的钱也并不多。记者了解到,蔬菜从菜地到百姓餐桌,一般要经过“菜农——产地批发商——长途运输户——销地批发商——小贩——市民”等多个中间环节,每个环节都有运输费、摊位费、人工费等,层层至少加价10%。尤其是“最后一公里”,有时菜价会上涨了两倍。如何缩减流通成本,成为解决“卖难买贵”的关键。
东岳菜市场的菜贩陈老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蔬菜零售价格高很正常,我们摊档要缴纳市场管理费、场租费、卫生费、垃圾清运费等费用,每季度合计需好几千元,蔬菜零售价格自然要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