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户村民种的千亩梨树今年可收获20万斤梨,但上月全村仅卖出10来万斤,余下约10万斤梨基本卖不动。再过一周时间,所有“翠冠梨”将要“下桥”了。蔡甸张湾刘集村村民纷心急如焚。
刘集村千亩梨树大多挂满浅黄色的“翠冠梨”,不少树枝被一个个硕大的梨压弯了腰,田间地头不时可见烂掉的梨。走进建在田边的刘集林果专业合作社仓库,只见一筐筐、一篓篓的梨堆得满满当当,几位村民守在旁边,焦急地等待买主。
村民张道江说,他家种了30多亩“翠冠梨”,今年可收获3万斤,他按每斤1.5元卖掉一半,另一半还挂在树上不敢摘,因连日气温走高,“翠冠梨”水分多,摘下来超过3天就会烂掉;但不摘,熟透的梨就会往下掉,碰破皮也卖不掉。
村支书张国武介绍:2009年1月,区林业局经考察,认为该村土质很适合种果树,就从浙江引进皮薄、水分足、甜脆的“翠冠梨”品种,种了1000亩,由区林业局提供种苗和技术,去年开始挂果,今年产量达20万斤,村里170户村民靠种梨维生。去年产量仅10万斤,主要销往汉川、仙桃等周边城市。今年到上月仅低价卖掉一半。剩下的好不容易找来“华南果批”愿全包销,但开价低至0.6元/斤,村民认为太亏本,又不愿卖。但季节不等人,村民们很焦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