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人大代表邓先是广西贵糖(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热电厂的一名炉修工人,由于长期在制糖企业工作,他十分关注广西蔗糖产业的发展。两会上,他多次呼吁,蔗农为制糖产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补贴蔗农,进一步促进原料蔗种植。
邓先调研发现,广西作为全国最大的产糖区,甘蔗的生产面临着品种退化、成本上涨、劳动力缺乏、基础设施落后、产量徘徊不前等问题。
“一个问题是甘蔗品种单一且退化明显。”他说,新品种培育需要长期和大量经费投入,培育十分困难,加上农户种植区域分散,生产规模小,部分蔗农种植理念陈旧,即便有新良种出现,推广难度也大。
邓先发现,目前广西只有14.2%的蔗田有灌溉条件,大多数没有灌溉设施,严重影响甘蔗产量。一旦遇到旱灾,只能听天由命,而只要改善灌溉条件,统一甘蔗品种单产就能增加30%以上。
他还发现,广西甘蔗机械化收获率比较低,生产成本较高。他说,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留在农村的青壮年劳动力不断减少,砍收甘蔗这种劳动强度高的工作大多只能由老人、妇女来承担,如果雇佣砍收工,成本则会很高。
生产成本高还体现在运输、肥料、农药、田间管理等环节。成本高势必导致农民的收益降低,使其对种植原料甘蔗缺乏热情。
为此,邓先建议国家和地方政府能像补贴种粮一样给农户补贴种蔗资金,按农户交给制糖企业的原料蔗总量计算,直接拨到农户手中,体现农户种蔗的实惠,同时推动农户使用机械化生产和广泛种植良种。
此外,国家应加大对甘蔗收割机械的研发,制定出台专项资金扶持政策,推动在地方上的施行力度,通过减轻蔗农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激发蔗农种植甘蔗的积极性;加大蔗区水利建设的资金投入,形成农户、企业、地方政府和国家共同投入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