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讯:多年来,河南省汤阴县菜园镇杨辛庄村的群众心里有块“心头殇”,眼看着大片的土地就在家门口,可是因为是滞洪区,一年只能种一季粮食,产量还是“看天收”。
“以前我们这里流行着一个顺口溜:‘涝了收蛤蟆,旱了收蚂蚱,不旱不涝收一季’,现在不一样了,今年我家三亩四分地,收了4868斤,平均每亩地1400多斤,前天刚刚在地头就卖了,这样好的收成要在过去想都不敢想,多亏了高标准良田建设。”6月13日,正在浇地的该村村民常武庭快人快语。
“我们创建高标准良田是实实在在解决农民种地困难。针对群众浇地难,我们每30亩地就建设一眼机井,近三年就这2.8万亩高标准良田就新增360眼机井,针对这里是传统的滞洪区,我们建设了排涝沟,配套建设了15公里道路,形成了‘亩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的现代农业生产格局。”菜园镇副镇长郝艳龙向记者介绍说。
旱能浇、涝能排是高标准良田“硬件”建设的重要部分,庄稼要高产,农业技术离不了。汤阴县在高标准良田建设区内积极推行了“一集成、五统一”模式,“一集成”是在小麦推广“秸秆还田、施肥配方、选用良种、精播匀播、前氮后移、科学灌溉、统防统治、适时机收”的高产模式,玉米推广“选用良种、免耕早播、一增四改、配方施肥、及时灌溉、综合防治、适时晚收、秸秆还田”的高产模式,“五统一”是统一技术培训、统一品种布局、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防治、统一耕地与机收的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农业生产的科技含量。
“汤阴县今年小麦种植面积56万亩,预测全县平均亩产467.3公斤,较上年增产2.7%;高标准粮田建设区内预测平均亩产530.8公斤,较普通田增产13.6%;高产创建万亩方平均亩产617.6公斤,比大田亩产150.3公斤,增产32.2%,小麦有望实现‘十二连增’。”汤阴县农业局总农艺师张剑伟欣喜地告诉记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