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家宝1月18日上午主持召开国务院第五次全体会议,在部署今年首季突出抓的七项工作时,把控制物价和抓菜篮子建设放在第一第二项。总理强调,切实抓好“菜篮子”工程建设。继续搞好粮食收购,整顿主要农产品收购秩序(见1月18日中国政府网)。
2010年12月8日,新华网曾发表头条文章:《稳菜价,市场与市长谁说了算?》那么,在国务院稳定菜价的举措中,市长与市场之间是怎样的关系呢?
笔者留意到,近年来物价部门在提到菜价上涨时,经常会提到一个原因:农副产品炒作。今年以来,发改委把游资炒作农副产品视作菜价暴涨的重要原因,并对个别炒家采取了处罚措施。客观而言,游资介入农副产品市场,当起了“炒家”、经销商互相串通抬价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菜价上涨。对这些“炒家”进行限制会起到平抑菜价的一定效果。但事实证明,仅靠查处炒作,遏不住农副产品涨声一片。
实际上,农副产品涨价有着市场供不应求和流通渠道不畅的原因。因此,要想控制菜价,必须全方位出击。以上海为例,在10月份商务部重点监测36个大中小城市中,沪菜涨幅居前三。但到11月上旬涨幅则退居国内倒数第五,11月底则倒退至国内倒数第三。这是因为上海采取了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包括对菜场摊位费由11月1500元降至300元,一下子降了8成。同时,允许市郊等蔬菜菜园挺进市场开设场中场,种菜有利可图就刺激广大菜农种菜的积极性,提高了蔬菜供应量。尽管媒体没有进一步披露上海菜园子的发展情况,但凭消费市场兴旺,一定会刺激出现一批新的“菜园子”。
菜价下降的事实告诉人们,解决农副产品涨价,需要“两手抓”,既需要市场调节,也需要政府行政调控。摊位贵、流通环节多、菜园子少,菜价必定上升。而菜价上升,不一定导致生产扩大,因为许多大城市近郊从“种菜”变为“种房”,不少地方过度依赖楼市经济、大搞卖地财政,致使大量耕地“农转非”,城市农产品自给率大幅下滑,对外部供给的依赖性过高,即使菜价上涨,也无地种菜,要改变这种局面当然要靠行政干预。
笔者在南方一个县城工作,周边一个镇,往昔享誉四乡八里的苦瓜种植面积有七八千亩之多。而今,只剩下不到300亩。为何苦瓜种植面积大幅缩水?是因为地方基层政府靠行政手段把苦瓜园改为工业园和房地产项目用地去了。这个状况决不是个别现象。2010年10月13日,国土资源部透露,2010年前三季共调查处理违法用地案件1.7万件,涉及土地面积18.3万亩,其中,耕地6.5万亩。又指出,一些地方以建休闲公园为名违规建设高尔夫的现象有所抬头。在这种情势下,菜园怎么不会大面积缩水?菜价又怎能不猛入上蹿升?因此,稳定菜价就涉及到政府工作指导思想及政府对经济调控能力。国务院发布《关于稳定消费价格总水平保障群众基本生活的通知》,即“稳定物价16条”后,国家发改委也连发九个通知,打出调控物价“组合拳”。而今,跨入2011年之际,国务院全体会议把部署菜篮子建设和控制农副产品涨价问题摆上重要的工作议事日程,提出一系列措施,人们相信,全国菜篮子工程必将蓬勃发展,造福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