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怀贞 2012-01-15 16:18
“三农”着眼创新科技是出路 打造发展持续动力(一)
[table=90%]
[tr][td] [b]打造“三农”发展持续动力[/b]
[b][font=楷体_GB2312]随着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font][/b]
2011年我国农业生产取得粮食生产“八连增”,来之不易。这是在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农业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增强,农产品市场波动加剧等诸多困难背景下取得的。进一步看,这些困难和不利因素今后仍将长期存在,保持农产品供求平衡的任务将更加艰巨。
“促进农业发展、保障粮食等农产品供给绝非易事,稍有闪失就会影响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大局,必须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正因为此,2011年底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着力讨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持续增强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的若干意见(讨论稿)》,有关权威人士近日对《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表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突出强调部署农业科技创新,把推进农业科技创新作为‘三农’工作的重点”,上述权威人士表示,作为农产品生产保供和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今年将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打基础管长远的政策措施,“在我国农业科技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将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阶段,立足我国基本国情农情,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关系[color=#0000ff]改革开放[/color]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任务。
“我国已经到了必须更加依靠科技进步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历史新阶段”,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农业部部长韩长赋表示,“在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的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是现代农业发展最重大、最关键、最根本的出路和措施。”瞄准农业科技创新也成为今年农业部“三农”工作的重点。
围绕着强科技保发展、强生产保供给、强民生保稳定,中央农业工作会议和中央一号文件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b]发挥农业科技驱动力[/b]
回顾2011年我国农业生产成就,最突出的亮点是粮食总产量达11424亿斤,创造了新的历史纪录,粮食人均占有量首次达到852斤的新水平。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单,除了亿万农业工作者的辛勤劳作之外,离不开科技的支撑,农业部总经济师、新闻发言人陈萌山介绍,2011年,在关键季节、重要农时,农业部门制定发布了14项重大技术方案,共派出110多个工作组和专家组,1万多名专家和35万名农技推广人员深入到田间地头。
纵观当今农业生产,每一个环节都离不开科技。以小麦生产为例,播种前深耕松土,改善土壤墒情;播种时挑选抗旱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配方施肥;拔节孕穗期以后防虫打药“一喷三防”;机械化收割等等,都离不开科技“含量”。
在中国“粮仓”黑龙江,近年来应用大批现代农机推行标准化作业,有效提高了农村科学种田水平。本刊记者从黑龙江省农业部门获悉,现代农机作业促进了新农艺、新技术的集成应用,使全省农村农业科技贡献率提升到近70%。
[/td][/tr]
[/t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