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推出了马铃薯主粮化战略,在未来的几年内马铃薯的市场需求势必出现非常明显的增长,对价格方面的影响也将十分显著。马铃薯的价格周期或许将不复存在,或许原有周期将被打破重建。马铃薯产业或将面临重新洗牌,那未来马铃薯主粮化的道路是否会一帆风顺,其中又会遇到哪些困难呢?首先我们先来看下近年来马铃薯的价格走势。
2011-2013马铃薯价格可以说经历了一个完整的周期,价格从2011年的最低位走到2012年的稳定期,坚持到了2013年的高位期,可以说经历了一波过山车般的行情。2011年最低时期的滞销的0.2元/斤到2013年最高时期的0.9元/斤,价格涨幅达到350%。在刚刚过去的2014年多数产区马铃薯价格又复制了2011年的低迷行情,多数产区价格同比2013年下滑幅度都在40%-50%,不过相比于2011年价格还是出现了一定的上涨。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若推进顺利,目标2020年50%的马铃薯将被用作主粮消费,近年来马铃薯供应过剩的局面将得到一定缓解。新政策的到来可能会带来新的资金的注入,马铃薯产业从种薯研发、种植到加工等各个环节都将发生明显的变化,规模的扩大仍会带来这样那样的问题,马铃薯的价格也很难会直接进入稳定的轨道。改革势必要给市场一个缓冲过渡期,这个时间或许并不会太久,也许3-5年之内,等主粮化的替代工作逐步推进,国家后期或推出类似其他三大主粮的收储的类似政策来稳定马铃薯价格。
马铃薯想让自身的“主粮”身份名副其实还有几个难点需要解决:
第一,种植面积问题。近几年马铃薯价格暴涨暴跌如此严重,农户的种植收益极不稳定,2011年及2014年出现的滞销亏损依然历历在目。如何更好的稳定并提高马铃薯的种植收益,挺好农民的种植积极性,稳定马铃薯产量,让马铃薯真正成为解决粮食危机的关键,满足“主粮化”的需求十分关键。
第二,品种问题。马铃薯能作为主粮使用凭借的是其自身的高淀粉含量,但马铃薯的品种及产地众多,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淀粉含量都高呢?很明显并不是。我国马铃薯的种植分布十分广泛,从最北的黑龙江到最难的广西马铃薯都有规模化种植的情况,种植分布的广袤同时也就意味着各地区的气候条件、灌溉条件等种植条件的明显差异,为适应各地区的条件全国各主产区就出现个适应本地条件的品种。马铃薯因为产地的不同、品种的不同淀粉等干物质含量有明显的区别。比如山东产区主要品种“荷兰十五”亩产可达3-4吨,但淀粉含量较低,出粉率在10:1以上,相反淀粉含量较高的甘肃“一点红”出粉率能达到5:1,但亩产量却仅1-1.5吨。后期如何培育出高产同时高淀粉含量的品种将成为主粮化的关键。
第三,成本问题。马铃薯作为主粮要考虑到成本的问题。马铃薯全粉的价格在8000-10000元/吨,而面粉的价格仅在3000元/吨左右,全粉价格是面粉价格的二倍还多。如何解决成本偏高的问题将是后期工作的重点。
马铃薯“主粮化”战略虽已提出,但“主粮化”的道路并不平坦,需要克服很多困难,需要业者的创新能力,需要政府的大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