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农业已经无路可走!唯有:变!变!变!
根据农业部门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竞相发展,总量达到280万个;同时,新型职业农民不断壮大,总数超过1270万人,成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引领力量。
这280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何为新型呢?至少有3点:
1、经营者素质不同。其中包括从其他行业跨界进来的农业创业者,虽然新型农业经营者来自农村,但他们认知和见解、素质等都超越普通农户,尤其是接受过新思维熏陶,懂得如何创新经营管理。
2、生产方式不同。靠天吃饭的生产方式已经逐渐被改变,新的生产方式正在开展。比如:新生产工具、互联网的结合与运用。
3、产业融合不同。90%新型农民都知道跨界的重要性。单品种植或者单品养殖之路走起来的确很难,因此产业融合或成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破解经营与发展的之路。产业融合包括农业与互联网、农业与休闲农业、农业与加工业的融合。而且,这些融合已经成为趋势。
这些都是巨变!
接下来,我们来看3个新型农业经营者如何巨变的。
1、土鸡家庭农场的巨变
80后,邦轲家庭农场主王小邦、张红丽夫妇开辟了一个占地40亩的生态养殖项目,采用生态养殖的方式养柴鸡、芦花鸡和乌骨黑羽鸡。
该农场为此专门种了10亩大白菜,建了白菜冷藏库。所有土鸡不饲喂任何有添加剂的饲料,玉米、麸皮、豆粨和白菜是主要饲料。
如果单纯靠卖鸡肉或者鸡蛋,在盈利上肯定是比较单一。于是,王小邦采用生态养殖加工和经营一体化模式破解单一品牌的盈利瓶颈。
王小邦做了3点创新:
1)农业认养。针对现代人休闲娱乐、美食品尝的农家游需求,在养殖场建成鸡、鸭、鹅和珍禽零距离体验认养区,让小朋友们在这里体验饲喂,领养动物,把蛋带回家,同时在手机客户端随时关注自己领养的小动物,与大自然亲密接触。
2)柴火炖土鸡饭店。通过土鸡饭店化解土鸡销售难题,借助加工业+餐饮业模式从而开辟一条新型销售模式。
3)深加工。王小邦还要把鸡粪全部进行深加工,做成花卉和果树的有机肥料。
通过上述3个创新,王小邦的生态家庭农场由此提高家庭农场的附加值,实现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生姜种植企业的巨变
时下,普通种植变现的3个方式:1)菜市场零售。自己种植,自己组织上菜市场零售或者朋友网销售;2)等待收购。种植的产品等待批发上来收购;3)订单农业。接受龙头企业或食品公司的订单合同,开展生产种植,等待采购。
其实,还有一种方式就是:精深加工。
比如,姜姑娘有料姜糖是福建优创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简称:福建优创集团)旗下拳头品牌,项目位于蛟洋镇是种植生姜大镇。姜姑娘有料姜糖项目总投53亿,占地158亩,拥有6000亩生姜种植基地和5000多亩茶籽示范种植基地。
该公司走的是精深加工模式,采用精深加工,把生姜、菜籽加工成生姜、姜糖、姜糖罐头系列养生食品,其产品远销海内外。
3、西蓝花合作社的巨变
合作社+加工业已经成为合作社发展主流趋势。
温岭市红日果蔬专业合作社是果蔬和粮食种植、加工、保鲜、运销为一体的温岭市农业龙头企业,也是台州市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注册商标为“红歆”。现有社员106位。该合作社建成果蔬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经营面积4580亩,主要规模种植绿色食品西兰花为主,兼种粮食、西瓜等农产品。
之前,该合作社直接通过销售西兰花等农产品,一旦遇到西兰花上市,价格就没有办法保证,同时西兰花受天气影响极大,卖不出去就容易烂在地里。
于是,为了提高产品附加值,延长西蓝花产业链,红日农业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引进一套蔬菜速冻深加工自动流水线生产设备,总投入达2000多万元,通过清洗、杀青、干燥、速冻、真空包装等环节,日(按10小时计算)加工能力可达100吨,加工成品50吨。如此,合作社把收来西兰花经过精深加工放进冷库保存的,以避免集中上市销售不及,同时冷藏也延长了西蓝花的销售期。
国家对农产品加工的态度!
2018年3月份,农业部印发通知,力争通过3年努力,使全国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8%,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主营业务收入年均增长6%以上,农产品加工业与农业总产值比达到2.4∶1。
同时,国家层面还规划了3条路径:
第一条路径:要统筹推进初加工、精深加工、综合利用加工和主食加工协调发展。大力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农产品保鲜、储藏、烘干、分级、包装等初加工设施,鼓励建设粮食烘储中心、果蔬加工中心,引导建设一批农产品精深加工示范基地,推介一批农产品和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典型。
第二条路径:要引导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力建设规模种养基地,发展产后加工,同时引导加工产能向现代农业产业园、科技园、创业园聚集发展。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培育一批年产值超过30亿元的大型农产品加工企业。创建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国家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产值超100亿元的国际农产品加工园区。
第三条路径:加强国家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体系建设,建设一批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
更关键的,国家政策扶持补贴大。
比如,农业农村部韩长赋部长多次表态,农产品加工业是新时期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又一次重大机遇。未来,鼓励工商资本投资,支持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加工业!
另外,2017年9月份,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意见,完善农产品加工产业和政策扶持体系。《意见》指出,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补助政策采取“先建后补”方式,本项目往年补贴比例为总投资额的30%,自2016年起,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对项目对象实行定额补贴,标准为1-34万元。
农产品加工3个模式
农业企业走农产品加工的目的有2个:1)增加变现途径;2)提升产品价格。
纵览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创新案例,他们都是围绕着这3个模式进行巨变:
1、品牌模式
农业老板们借助农产品初加工或者精深加工来制造出新锐品牌,此举是跳出单纯农产品销售模式。
农业经营者借助品牌来提升产品的溢价,改变只卖产品的途径,通过打造知名农产品品牌或者食品品牌,从而赢得市场和用户。
2、跨界模式
跨界模式就是通过农产品加工把农产品变成食品,从一产变成二产或者三产。
这也是破解农产品利润低、盈利薄的难题。
跨界模式的好处有2个:1)跳出同行竞争,开辟了新型市场;2)增加了产品卖点,提升了产品的利润空间。
比如:把黄桃加工成时尚的罐头,把红薯做成休闲食品等等。
3、产业融合模式
农业产业融合已经成为农业发展主流方向。尤其是,一二三产业的融合。
农业老板通过借助农产品加工,再整合互联网、旅游等新业态形成独特的销售模式或者营销通路,从而把农业、工业、服务业三者衔接,提升农产品的价值。
比如,加工农产品可以在网上销售或者把农产品加工成工艺品,还有就是结合休闲旅游的方式来提升产品的销售卖点。
最后,农产品加工是农产品快速变现的重要方式。在国家扶持的背景下,农业经营者布局农产品加工更有利于自身发展与壮大。当然,投入也会比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