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安生 2009-11-08 15:01
有趣的枣阳农村婚俗
[align=center][img=400,300]http://www.xinnong.com/upimg/allimg/091027/093T632F-0.jpg[/img][/align]
“枣南”(熊集、平林等乡镇)、“枣北”(杨 、太平等乡镇)的人们虽然都生活在枣阳市,但南、北两地居民的风俗习惯、饮食习惯、语言特点等却不一样。
拿农村婚俗来说,很多细节有很大区别,也特别有趣。
男婚女嫁:
最重“媒妁之言”
农村青年男女到了男婚女嫁的年龄时,双方父母或长辈就会托媒人为自家的孩子介绍对象。找到合适的对象后,媒人就会到男女双方家里(一般情况下,男方委托一个媒人,女方委托一个媒人),把所了解的各方面情况向对方详细介绍。如果双方对彼此“有意思”,便会安排男女双方见面。
男女青年的第一次见面,一般情况下安排在男方家中,俗称“看家儿”。定好“看家儿”的日子后,女方在一帮亲戚的陪同下到男方家中吃顿饭。这顿饭是比较关键的,是为了了解小伙子的长相、家庭情况等。因此,女方必须由自己很亲的姑姑、姨妈、舅妈等女性陪同,当然,还少不了媒人。
这一过程中,“看家儿”的女方基本上能得到男方家长给的200元或500元“见面礼”。如果感觉良好,双方家长也没有什么意见了,男女双方就进入了互相接触、了解的阶段,继续培养感情。
经过不同时间的了解、接触,如果男女双方确定了恋爱关系,并有意结婚,就到了“发八字”的时候了。
所谓“发八字”,就是古代的“交换名帖”:双方家长将男女双方的生日、时辰、属相写在同一张红纸上,依据时辰、属相推断二人是否“相合”。“相合”,就省了很多事。否则,就要麻烦一些,要么解除婚约,要么提出“解决方案”。“解决方案”是一项烦琐的工作,因人而异。究竟有没有效果,农村人“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合八字”后,就到了“传期”(有地方称“起媒”)的程序了。
男方请人选好结婚的吉日,请媒人告知女方。这次,小伙子要跟媒人一起,带上规定的几样东西,如烟、酒、肉等。各地习俗不同,带的东西也不一样。当女方嫌男方的彩礼不足、对男方有其他要求或商量婚礼当天的细节内容等,都会请媒人转告男方。如果男方不能满足女方的要求,女方多半会以“不同意结婚”为由向男方施加压力。如果男方条件好,一般不会“打折”;如果男方条件差,就要托媒人去说说,看能否少购买一些或日后再补上。因此,这个阶段的媒人比较忙,频繁往来于男女双方家中传递信息。这就体现了媒人的价值,有经验的媒人能将男女双方有分歧的地方平衡得恰到好处。
婚期一旦确定下来,男方就开始购置或打造家具、广发喜帖、采购婚宴用品了。女方也没有闲着,六床新棉被是必须的,连脸盆、牙刷、香皂之类的都要一并购置。
娶亲时间:
“枣北”喜早,“枣南”喜晚
一切事情准备妥当后,男女双方只等着结婚了。“枣南”、“枣北”最大的婚俗区别体现于迎亲的时间上。
通常情况下,“枣北”娶亲、发亲时间要早很多。早先的风俗是,如果一个村子里有两家操办婚事的,最早出嫁或迎娶的那家是要“多添富贵”的,所以讲究越早越好。很多办喜事的家庭,把新娘迎娶到家的时候天还没有亮,能接着再睡一觉。上世纪90年代以前,因为太早了天太黑,看不见娶亲的车,还专门安排了两个提马灯的人照路。现在,改用轿车娶亲后,虽然不需要提马灯的人了,但仍然讲究“娶亲要赶早”。
相比之下,“枣南”的嫁娶要晚很多。只要当天中午12点把新人接到家里就不算晚。不过,晚点办喜事有“晚”的好处:鞭炮一响,村子里的人都会出来看,非常热闹。
婚宴安排:
“枣北”讲究“四干、四稀”八大碗
除了迎亲时间不同外,婚宴的安排也有很大的不同。“枣北”的婚宴讲究“四干、四稀”八大碗;“枣南”的婚宴则一齐上菜。“枣北”的婚宴一般先上十多道凉菜,供宾客们享用,凉菜之后才是正儿八经的“大菜”。
头一道大菜是“扣肉”,农村也叫“红肉”,是猪后座连皮带肉煮熟后,再切块、按顺序摆放在大碗里,然后放在蒸笼里蒸得“入口即化”,上桌的时候,将大碗翻扣在盘子里,“酱红色”的肉紧密地排成馒头状,热气直冒,“肉香绕梁三日不绝”。这道菜上来后,先由端盘子的人直接送到女方送亲的桌子上,送亲的人会放一个红包在托盘上,红包里一般放上10元左右的零钱,以示对厨师和端盘人的谢意。接下来,“小炒打闹场”,然后上第一道“肉丸子汤”,这道汤在“红肉”撤下的时候端上去,鲜肉馅加淀粉团成丸子,入口爽滑,汤汁带酸,味道好极了。
第二道大菜是鸡块或整鸡。如果男方条件不错,要上整鸡,因为整鸡气派。第二道汤是“粉条酸汤”,里面放有肉丝。
第三道大菜是鱼块或“整鱼”。和第二道菜类似,如果条件好就用“整鱼”。条件差的男方,上边堆着鱼块,下边全放的豆腐。第三道汤是“猪肝汤”,加了黄花菜、黑木耳,淀粉勾芡,微辣带酸。
第四道大菜是牛肉。红红的牛肉切成均匀的条状,从蒸笼里端出来,热气腾腾。最后一道汤端上来之前要先上一碗清水,涮一下汤匙,因为最后一道汤是甜汤,一般是“银耳红枣”或“米酒汤圆”。
总之,“四干、四稀”八大碗上齐了,一场酒席也就过去了两个多小时。在很多条件好的家庭,因为婚宴比较丰盛,宾客们往往只吃到一半、八大碗还没有上完就已经吃饱、离席了。即使桌子上没有客人了,菜还是照样端上桌子。
“枣南”的婚宴没有这么多讲究,一般是凉菜先摆上,紧接着小炒、大菜呼啦啦地都端上了,上下三层放了一桌子,号称“散碗”。上菜不讲究,“吃客”就无法下手,眼看着合口味的菜被压在盘子底下,心里干着急也没办法。
30多年过去了,农村婚俗正发生着变化,越来越多的人不再注重形式了,但“枣北”的“婚宴规制”似乎没有多大变化,仍然令人十分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