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几年,农业被炒得火热,甚至被称为未来的房地产业,有机农业更被视作农业产业里的“CBD”,潜力无限。
只是外人眼里一片光明之下,呈现出“看起来很美”的痛楚。一方面,资本对这一领域虎视眈眈,纷纷将触角伸向这一领域;另一方面是业内企业面临销售、物流、认证等难题。
很多公司离当初定下的预期目标渐行渐远,90%以上的有机农场都在亏损,为消费者的认知度买单。
这个还没怎么成熟起来的行业,就开始频频面临洗牌,我们需要从他们(第一批倒下的有机农业人)身上总结经验,搞清楚倒下的原因。
1、死于乡土社会的隐形成本
环境是有机农产品是否有机的一个重要参考标准,所以很多做有机农场的初始,就是找到一块远离都市、环境不错的地块,甚至为此不计成本。
具体操作,基本都是与某地政府合作流转或租赁当地村民的土地。
虽然这样的选择,符合相关政策的支持,甚至很多还能得到实际的政策补贴,但是中国的乡村是一个熟人社会,村民对本地和非本地在道德标准上,很多时候实行两套标准。
最终的结果,就是对契约精神的无视以及道德底线的不断冲刷。
具体点来说,农场产品被偷可能成为常态。
河南返乡青年创业被村民偷抢致破产的新闻好似还在耳畔;三年桃树挂果,农民撕毁合同,流转土地 大肆涨租,农场被迫迁走,三年心血无果……类似这样的事在探访农场时多次听农场主诉说,这些隐形的风险和成本,成为商业投资的大忌。
2、死于用工厂的思维来管农业
有句很现实的话:“农民没有门槛,但是农场主有”。
很多农场主都是跳槽来农业行业,所以曾经的公司管理经验也会一并带入,寻找一位职业经理人做管理,找几个农大毕业的大学生搞技术,找一群农民做劳力,形成一个创业班底,开始朝九晚五的农场生活。
但是,这样的做法是违背中国传统小农耕作生活方式的,对于传统小农来讲,农业既是工作也是生活,很难做到按章考核,做好绩效,这样一来劳动效率低,生产成本就会增加。
且有机农业是一种新鲜事物,需要一个长期的摸索实践过程,不管是职业经理人还是技术过硬的大学毕业生,都需要一个过程,都需要在失败中寻求经验。
因此,现在能够活下的农场,大多都是经营者自己对农业有兴趣,自己专研有机农业技术,自己做管理。
3、死于对有机农业的错误理解
我们通常一提有机农业,生态农业,必定要提生物多样性,提种养结合,提生态循环。
但实际上这个观念害死了很多人。
因为农场管理上,一个品种就是一个专业,养猪是一个专业,种水稻是一个专业,种水果是一个专业……
一个农场是没有办法把这么多个专业搞好的,技术上有难度,管理上也有难度。
所以我们就是把种地复杂化了,缺少回归常识的理念,忽视传统小农的经验和做法。
对小农来说,院子里种上几棵果树是自己吃的,种上的小麦也是自己吃的,种上点黄豆是换豆腐的,种上点玉米是喂猪的,种上点花生自己家榨油的,真正拿来卖的可能就是一种:烟叶。
所以,小农生态农业能够实现多样化的自给自足和优势品种的销售。
另外农村有养猪专业户、有养鸡专业户、有种菜大户、种粮大户,就是没有什么都搞的大户,因为这不符合常识。
但是有些搞有机的人,通常就忘记了这个常识,一搞有机就什么都种,什么都养,而且都是要拿来卖的,这样的农场必定忙死乱死。
4、死于资金链断裂
很多人认为做农业花不了太多钱,实际上做农业的基本特征就是投入大,周期长,回报慢。所以很多人对于投入的预期是有严重误差的。
这样的例子,可能不用再过多地列举,很多农场主都对资金投入板块有深刻的了解。
举个例子来说,如果你有30万,最多搞10亩就够了,不要一口气搞100亩,最后资金链断裂,必死无疑。
5、死于没有市场
很多人认为目前食品安全这么严重,身边这么多朋友有需求,种出来一定大家抢着要,实际并不是这样。
这样活生生的例子也不少见,信心十足的搞生态种植、有机种植,结果种出来了,却卖不出去。
很多人喜欢算一个账,现在的高收入人群有多少,我拿下多少比例让多少人为我的农场买单就能赚钱;一座城市有多少个小区有多少个人,拿下多少个小区就能正常发展。
但这些东西不仅不能够精准地计算出来,还因为价格和信任的问题,有机产品的推广需要花费更大的成本和更多的时间。
深圳有家高端蔬菜配送公司,在2年里积累了2000个订户,每个订户的获取成本是5000元,大约每个试用客户要送100元左右的菜试吃,试吃的人里面大约每50个会有一个成为最终的订户。
所以两年光是推广就花了1000万,最后因为产品等问题,只能宣布倒闭。
中国的有机农业还是一个婴儿,种植、管理、收获、销售等各个环节都还需进一步完善。
看着卖不出的菜,大佬们绞尽脑汁,尝试了社区体验店、城乡市集等各种新型渠道,却收效甚微,销路依旧是个大问题,且还有需要砍掉前进之路上最大的绊脚石——最后一公里。
有机行业有一个现象:试吃的时候,大家都说好,但一谈到销售价格,双方都陷入尴尬。
究其原因,并不是有机农产品价格太高,而是普通农产品价格太低。
普通农产品价格是在剥削农民劳动力的情况下实现的,也就是说如果把农民投入到田里的劳动力,按照市场价折算工价,目前的农产品价格一定会高很多,这也是为什么农民觉得种地不划算,纷纷出去打工的现实所在。
但是,有机农业并不是如此,它是产业化运营的,一旦开始产业化运营就要计算地租成本和劳动力成本,所以成本和价格也就上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