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中心 » 农业资讯

让蚕桑产业“破茧成蝶”

发布日期:2021-11-25 10:17 浏览:148次 收藏

——记江苏苏州市吴江区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杨祖根

image.png

杨祖根(右)在做菌种稀释实验。 受访者供图

  

  编者按

  “野蚕食青桑,吐丝亦成茧。”我国桑蚕文化历史悠久,在古代栽桑、养蚕、缫丝、织绸是重要的农业生产活动。延续千年,如今的养蚕人利用新技术、培育新品种、探索新模式、研发新产品,桑蚕产业释放新活力,结出“金蚕茧”。本期乡村人物为您讲述三位“养蚕达人”的故事,看他们如何让古老产业焕发新生,带富一方百姓。

  东临上海,西濒太湖,南接浙江,北依苏州主城区,走进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纵横交错的河道湖泊,让人不禁感叹,“好一处江南水乡”。日出万匹,衣被天下,蚕桑产业曾是这里的支柱产业之一。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发展,近年来,蚕桑这一传统产业在吴江区逐渐萎缩。吴江市家和蚕业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合作社”)理事长杨祖根,却深深扎根这一行业。十四年来,他坚持在市场最高价格的基础上,每公斤再加两元收购社员的蚕茧,保障蚕农的利益,也保留、传递了源远流长的蚕桑文化火种。

  

  努力把“一条蚕”开发到极致

  杨祖根告诉记者,能够做到溢价收购,他有两大“法宝”,一是创新,二是品牌。

  “我从品种和深加工两端入手,改良蚕的品种,不断开发出蚕蛹虫草、蚕丝面膜等新的深加工产品。每开发出一个品类,我都要注册商标。有了科技、品牌的加持,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这也就是我能够将更多利润让给老百姓的原因。”杨祖根说。

  蚕茧经过缫丝,可以制成蚕丝被、围巾、衣服等各种产品,蚕蛹、汰头等副产品往往被随手出售。2008年,杨祖根得知上海市农科院在大米、玉米的植物蛋白上培育北冬虫夏草,立马找上门去,向专家提出在活体蚕蛹上培育虫草的想法。几经试验,终于培育成功。

  穿过一道负压舱门,记者走进蚕蛹虫草的生产车间。称重间、粉碎间、干燥间……按照管理要求,每个操作车间都严格分隔成一个个小单间。可以自动调节温度、湿度、光照的智能化装备,接种专用的注射枪等设备,是杨祖根与常熟理工学院合作的成果。经检测,生产出的蚕蛹虫草,虫草素、虫草酸、喷司他丁等有效成分的指标,含量都相对较高。在提高机体免疫力,调节呼吸系统功能等方面有保健作用。小小的一盒蚕蛹片剂礼盒,可以卖到1000多元。

  杨祖根又对煮茧子的水进行攻关,运用萃取技术提炼出蚕丝蛋白,制作成蚕丝面膜。2019年起,他与苏州大学合作,对面膜膜布的材料、形状等进行试验,希望将产品不断优化。

  杨祖根算了一笔账,收购568公斤蚕茧,单纯加工蚕丝被,可以盈利47258元。若用蚕蚁培育蚕蛹虫草,毛收入就有50.96万元,去掉各类费用,净利润高达40.7万元,利润增长了8.6倍。再加上蚕丝面膜,收益就更大了。

  2017年,杨祖根与科研专家合作,共同起草江苏省农业地方标准《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该标准2019年8月1日颁布实施。从去年起,他与中国农科院蚕桑研究所、江苏科技大学合作,启动蚕蛹虫草国家标准的制定。杨祖根告诉记者,预计今年内,蚕蛹虫草工厂化生产技术规程和蚕蛹虫草国家标准将会完成。

  “依托国内一流科研院校的技术支撑,我们走出了一条产、学、研联合,以工辅农、科技兴农的特色之路。”杨祖根说。

  

  辐射带动农民抱团发展

  今年,王家港村养蚕户丁明凤家接到了一个新任务,要在养殖原有“秋丰白玉”品种的基础上,试验杨祖根引进的“苏豪×钟晔”新品种。

  今年,杨祖根从镇江蚕种场引进“苏豪×钟晔”“华康3号”“苏荣×锡玉”3个春蚕新品种,免费发放给农户进行试验,希望改良品种,提高农民养蚕的效益。

  “新品种个头更大,抗病性强,结出的茧子更大,分量也更重。”丁明凤的父亲今年84岁,母亲76岁,给桑树施肥、除草,采摘桑叶,照看蚕宝宝,这些活儿大都由两位老人承担,丁明凤只在忙的时候帮上一把。去年,她家养了春、秋两季,一共3张半种,收获160公斤蚕茧,按每公斤46元的市场价,再加上合作社给予的每公斤2元溢价,一共收7680元。去年,她家还得到合作社分红3000多元。

  “这样的收入,对于上了年纪的老年人来说,已经是相当可观了。”丁明凤说。

  2008年,合作社成立时,共有420户入股,每股1000元。合作社为社员提供养蚕技术辅导,并全数溢价收购社员的蚕茧。杨祖根说,每年合作社收入的60%是按交易量分红,其余部分按股分红。用这样的分配方法,有效支持了现在仍在种桑养蚕的社员。

  2014年,震泽镇家和残疾人扶贫创业服务社成立。这是杨祖根无偿帮扶残疾人群的又一举措。服务社定期邀请技术专家开展培训,采取扶智和扶志相结合的办法,帮助残疾人走出家庭、融入社会,带动他们走上富裕的道路。7年来,服务社已免费举办十五期农业技术培训和励志培训,受益1100多人次。

  记者看到,服务社的培训内容,不但有合作社主营的蚕丝被制作、蚕蛹虫草培育,也有果蔬栽培管理、产品深加工、电子商务等其他培训主题。“对于很多残疾人来说,身体上的残疾并不是最大的障碍,真正阻碍他们的是残疾造成的心理上的自卑、闭塞。服务社的目的,就是通过技术培训,帮助他们就业创业,重拾生活的信心。”杨祖根说。

  

版权与免责声明:

➊ 本信息内容版权属绿果网(www.lvguo.net)所有,任何组织或个人不得擅自使用,违者我们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➋ 凡未注明来源的内容,如需转载引用,请保留本站注明的“稿件来源“或“发布人”信息,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

➌ 如本站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与我们联系。

精彩评论

发布人

果小缘

广东省

绿果网

关注聊一聊

供求产品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