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杨之伸在清理没有卖出的生菜。
“不是不想卖,可批发生菜一公斤只给三毛钱,成本都回不来。”他眉头紧皱地说,“我都不知道自己今后该种啥了”。
目前,和杨之伸一样,整个英买里村菜农的收入都不好,全村300多座大棚都没挣上钱,因为批发菜价太便宜。
此时,在距吐鲁番约200公里的乌鲁木齐,不少市民则在为菜价太高发愁,生菜的批发价一公斤在3元左右。
一边是菜农卖不出去菜,一边是市民因菜贵而喊吃不起,问题出在哪里?吐鲁番要做首府的“菜篮子”,但怎样才能做到“双赢”……一系列问题正考验着整个城市。
蔬菜滞销令人愁
1月21日中午,记者驱车赶往亚尔乡英买里村,记者看到,村路边堆着两堆生菜,每堆约1.5米高、长宽各约2米。和两堆蔬菜一路之隔就是英买里村的大棚,生菜就是大棚里种出来的,现在已经被村民丢弃。
在村里,杨之伸是最早种植蔬菜大棚,他1990年就种大棚了。他说,目前,他有6个大棚,种的都是生菜。之前种生菜挣过不少钱,可半个月前,他的生菜因无人收购全烂了。
杨之伸记事本上的数据显示,去年同期,他种植的生菜批发价是1.5元/公斤,单个大棚能生产3000公斤生菜,也就是说,一个大棚的毛收入是4500多元,而现在,生菜才3角/公斤,单座大棚菜还卖不到1000元,还不抵人工费、水电费、化肥开销,是亏的。
该村村民张桃芳说,去年12月份以来,生菜就已上市,但村民一直找不到销路。今年1月初,村民只好把菜弄出大棚堆在马路边,看着它烂掉。
英买里村村委会主任阿不来提·祖农承包了5座大棚,每座亏了1000多元。“日子不好过了。”他说,该村300多座大棚种的叶菜销量都不好。
进城销售遇困难
吐鲁番距首府约有200公里,但当地叶菜却难进首府,原因何在?杨之伸说:“以前到了收获期,很多菜贩子都来收,今年不同,不论怎么打电话,菜贩子都不来。”
在杨之伸看来,困境主要是过分依赖菜贩造成的。“我们也知道乌鲁木齐菜价高,可拉一车去卖,却挣不上几个钱。”杨之伸说,2008年年关,他和村里3户人家共拉了一车菜到首府一家蔬菜批发市场卖,可市场的菜价却突然降得比他们的还低,结果,他们一连4天都没挣上钱,等他们离开时菜价却又涨了。“批发市场的价格多被大菜贩掌控,菜农无法与其竞争。”杨之伸说。
和杨之伸一样,吐鲁番地区鄯善县一户菜农也遭遇了菜贩之苦。去年12月,他拉着一车芹菜到一家蔬菜批发市场时,来买菜的人却不断找茬,说秤有问题或说菜质量不好,没做成几笔生意,没办法他只好把菜运到了别处。
一次次的教训使杨之伸等菜农明白,菜要销售仅靠菜贩不行,因为一些菜贩情愿少卖多赚,也不愿意薄利多销,这也是首府菜价高,而廉价菜进不来的一个原因。
杨之伸说,必须使产销“一条龙”才有出路,“但光靠几个农民不行,这需要政府牵线搭桥”。
组团经营抗风险
针对销售难,吐鲁番地区设施农业协会相关负责人刘汉陆说:“此前相关部门曾指引菜农种植蔬菜保持多样性,但因叶菜好管理、成本低,多数菜农选择种叶菜,其中生菜、菠菜、上海青、油麦菜种植量最大,但不好保存。”
多年从事蔬菜运输的个体户冶刚说,菜农掌握的信息较少,且相对滞后。菜农种植时价格高的蔬菜,在经过两个多月的生长期上市后,价格优势并不存在,加上蔬菜大量上市,导致难以销售。
“叶菜集中上市,菜贩不可能一次性收完,加上叶菜不好保鲜,菜贩也不爱做这块生意,导致销售难。”在北园春市场做蔬菜批发的张文学说。
乌市蔬菜协会相关工作人员说,大量温室大棚的出现也是影响蔬菜销售的一个原因,在他看来,吐鲁番地区、昌吉州及库尔勒都在争当首府的菜篮子。据不完全统计,吐鲁番的温室大棚就达4万多座。“各地最好种植不同蔬菜,把蔬菜上市时间分开”。
这名工作人员分析说,要想在蔬菜市场上赚钱,农民最好抱成团、组成联合体,统一种植,统一销售,实行产销“一条龙”。这样,才能有力应对市场变化。目前,全疆范围内已形成了大量农业合作社。
记者从吐鲁番地区农业部门了解到,去年12月份至今年1月初,吐鲁番叶菜滞销,政府也正在努力帮菜农寻找销路,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增进销售,如在吐鲁番市设立了6个设施农业大棚蔬菜直销点,成立了专门的蔬菜销售机构等。
刘汉陆说,目前,吐鲁番地区已和自治区人民医院及新医大一附属院达成协议,向这些医院食堂提供蔬菜。另外,吐鲁番设施农业还给相关政府机关和大型商超供菜。
此外,记者日前从首府家乐福、好家乡等大商超了解到,吐鲁番、五家渠、安宁渠及乌市周边蔬菜基地都和超市达成共识,由这些地区的农业合作社在超市设专柜售菜。
“为扩大销量,我们还筹备在乌市设蔬菜直销点。”刘汉陆说。
1月24日,记者再次联系到杨之伸,“一条龙产销形成了我才安心。”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