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菜,去年一斤1元2元地卖,今年一斤1毛2毛地卖,种菜本来就是挣个‘出大力’的钱,怎么搞得像赌博一样了。”甘肃省兰州市榆中县定远镇蒋家营村菜农蒋长科坐在地头,看着地里长势喜人只待采收的大白菜和娃娃菜愁眉不展,越来越密的雨点打在蒋长科的脸上,分不清是雨是泪。
兰州市的榆中县是高原夏菜的主要产区,也是西北最大的蔬菜集散地,年外销蔬菜10亿斤,全县适宜种植蔬菜的土地几乎全部用来种植高原夏菜。这种在6月至10月初上市的露天冷凉蔬菜,是上海、杭州、广州等东部地区和南方地区“伏缺”季节蔬菜的重要补充。
与2011年大白菜、娃娃菜等高原夏菜地头价动辄每斤二三元的“天价”相比,今年兰州菜农的感受可谓“冰火两重天”,而造成这种状况的“罪魁祸首”,便是看得见、感受得到,但是摸不着的气象变换。
榆中县农业局副局长白守孝介绍,2011年,东部沿海地区和南方地区旱涝灾害交替,蔬菜减产,各地客商云集兰州收购夏菜,但由于上半年兰州气温较低,上市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导致前期客商抢菜,抬高了价格。
今年兰州高原夏菜一上市便价格大跌的原因也是上半年气温偏低,导致蔬菜上市时间推迟了半个月,但跟去年不同的是,东部和南方地区没有了去年的气象灾害。
记者在榆中县定远镇、城关镇、夏官营镇等乡镇看到,大白菜、白菜花、包菜、西芹、花菜等20余种冷凉蔬菜已经成熟,地里遍布采摘的菜农,一辆辆满载蔬菜的三轮车开进收购蔬菜的冷库。
与表面上的热火朝天相比,地头上、收购蔬菜的冷库周围等地方,菜农们三五个不等的聚集在一起抽烟,不时的聊几句,叹口气,摇摇头。与去年的菜价冲高、供销两旺相比,今年兰州高原夏菜一上市便遭遇“倒春寒”。榆中县农业部门统计,自6月底上市以来,兰州市高原夏菜价价格较去年同期下降50%以上,有些品种的菜甚至出现卖难现象。
据了解,去年同期价格扶摇直上直抵2元/斤的西葫芦,在今年遭遇严重的“滑铁卢”,每斤低至0.1元,且问津者少之又少;按棵论价的娃娃菜也是身价大跌,从去年同期每棵1.80元的高位降至每棵0.30元;菜花,西芹、大白菜等大路菜每斤0 .30元的收购价,同样令种植户叫苦不迭。
榆中县定远镇是高原夏菜的中心产地。这个镇分管农业的副书记汉文武告诉记者,今年偏冷的气候导致夏菜上市时间推迟了半个月,正好与山东及其他地区蔬菜的上市碰到了一起,高原夏菜的时间差优势没有显现;气温变化导致大多数品种的夏菜在两三天时间里集中上市没有了梯次,一时供大于求,导致价格下跌。
“很多大城市蔬菜供应基地的蔬菜都在上市,在这边收多了卖不出去。”前来收购蔬菜的河南收购商邓鹏说。邓鹏介绍,预计等外地入夏的第一茬菜下去后,兰州高原夏菜的价格才可能会有所好转。
2011年兰州高原夏菜价格卖出“天价”后,今年榆中县在29万亩的基础上增加1万亩。为了接上去年的好形式再赚一把,今年榆中县一些菜农将家里的能中的菜地全部种上了高原夏菜,结果没想到被气象狠狠的“撞了一下腰”。
针对今年菜价大跌的原因,随机对榆中县几个乡镇的20多位菜农进行了采访,菜农均表示“说不上”,但都认为问题出在“信息不灵”上。
采访中,一些农业干部和专家学者表示,气象信息现在已经成为农业市场必须掌握的重要信息,由气象因素引起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可在农产品(5.48,-0.10,-1.79%)、特别是蔬菜市场中起决定作用,及时了解气象信息不仅能降低由于天气原因导致的减产,更重要的是可以及时把握市场供求,避免“菜贱伤农”。
目前兰州高原夏菜没有统一的市场,销售主要基于榆中县34家蔬菜冷库,这34家库容量十几万吨的冷库各自分散经营,起着承接农户和收购商的“中间人”作用。由于没有统一的市场管理,针对菜农的全国蔬菜市场供求等信息发布几乎是空白,而气象对市场影响更是无从得知。
白守孝表示,现在全国市场信息传递迅速,任何一个能影响价格波动的因素都会及时反映出来,推进市场信息化建设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尽快依托市场建立起全国性农产品信息服务平台,才能确保各种信息的及时接收,避免盲目种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