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市场上粉嫩的莴苣正集中上市,成为很多市民清脆爽口的盘中餐。但南通市通州区十总镇二窎居的菜农们却因300多万斤莴苣滞销急得团团转。“昨天有人来,我要两毛钱一斤,还嫌贵。现在是我不要钱,也没人来拖。”面对自己辛苦半年的劳动成果,菜农陈修伟显得非常沮丧。
记者了解到,因为跟风种植以及外地市场的冲击,二窎居蔬菜基地的莴苣陷入量多价跌销不动的困境。但不管是什么原因造成滞销,也不管今后要怎样做,对于菜农来说,当务之急是把这300多万斤莴苣卖出去。
菠菜铲了当肥料 300多万斤莴苣滞销
“这是我第一批种的,现在都老了。”菜农陈修伟摘下一根绿油油的莴苣,中间已空心了。他去年在十总镇二窎居租了地,建了84个大棚,其中80个棚种莴苣。让他绝望的,眼下还有四十几个大棚的莴苣找不到出路。
安徽人陶应山在上海种了13年的大棚蔬菜,去年10月经老乡介绍到二窎居种菜,投入全部家底,租了50多亩地。和往年一样,陶应山种了菠菜、茼蒿、芹菜、莴苣等,没想到竟然没销路。茼蒿刚刚低价包给老乡卖到山东,菠菜铲掉了8000斤当肥料,莴苣刚上市却没有人要。“今年莴苣长势不错,亩产有一万斤左右,但是卖不出去。我老婆今天上医院去了,着急上火啊!”陶应山苦笑着说。
难道就看着菜烂在地里吗?陶师傅的老乡丁希国说, “我们前几天拖到路边、菜场去卖,三四毛一斤,卖不动,又拖回来了,油钱都没挣回来。”据丁希国介绍,在十总镇二窎居种蔬菜的老乡有50户,基本都是这样的情况。再卖不出去,打算学着人家,把菜捐出去算了。
丁希国初步算了下,仅他们老乡,就有300多万斤的莴苣滞销。
“跟风种植”量多价跌销不动
“为什么没人买我的菜?”陶应山一脸愁容。
昨天,记者来到通州城区第一集贸市场,莴苣卖到1.5元到2元一斤不等。而陈修伟只要两毛钱一斤,还卖不出去,为什么?
“这个我还没想过,我只知道种。”陈修伟挠挠头说。
记者走访得知,菜场的货源绝大多数来自批发市场。而在朝霞蔬菜批发市场,菜贩子说他们的莴苣批发价为0.4元~0.5元一斤,除去损耗拿价更便宜。至于在哪里拿货,他们以“商业秘密”为由拒绝透露。根据陶应山的说法,每个菜贩子都有自己的拿菜渠道,不会贸然改变。他在上海种了十几年菜,也都是菜贩子来拿货。但现在联系这些客户,不是说找不到新地方,就是说来一趟不知道划不划算,因为现在外面的莴苣也很便宜。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通州区农委园艺站高级农艺师金新华分析道,去年此时莴苣价格较高,造成了跟风种植,种植面积大增,春节后温度偏高,莴苣生长较快,造成了集中上市,价格随之降低。而外地一些菜品不用大棚种植,成本较低,冲击了本地市场。“二窎居很多菜农都是新来的,没有固定的销售渠道,所以销不动。”
重视市场信息种植策略要改变
记者了解到,二窎居菜农的困境并非普遍现象。据金新华介绍,刘桥镇徐园村菜农常新莲种植的莴苣,价格贵的达到一块三四角一斤,便宜的也卖到七八毛,而且在年前就销售一空了。
如今菜农常新莲大棚里的辣椒苗已经20厘米高了,这茬之前正是莴苣。“我种了28个棚的香莴苣,不管哪个菜贩子都说这个莴苣确实干净、漂亮,说明我的品种选对了。”对二窎居莴苣滞销的事情,常新莲表示,选择品种很重要,不对路的菜长得再好也没人要。
周东辉也是去年才来南通的菜农,和陈修伟只知种菜不同,他很重视市场信息,去年年底,通过种植一季哈密瓜,他不仅收回了成本,还净赚10万多元。现在又种上了小番茄、茄子、水果黄瓜。“过年前我已经找好相应的供应商,根据他们的需求种的,没有销售我不敢动。”周东辉笑着说。
对于“邻居”们的遭遇,周东辉很是同情,读过大学的他比起一般只顾埋头种菜的菜农,显得更注重策略。他告诉记者:“我们菜农最需要的其实不是补贴,而是一种预警机制或者信息,让我们知道本地菜一般出到哪里,这些地方需要哪些菜,通州大棚已经种了多少这些菜等信息。如果有这种预警机制,种植户就知道,浙江、盐城等地及通州本地已经大面积种植莴苣,我们不适合再种了,可以选种别的品种,或许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