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西红柿均价直线上涨,从 8 月底的 3.42 元/公斤涨至 9 月底的 5.26 元/公斤,涨幅达到 53.80%。通过 2010 年-2018 年全国西红柿批发均价走势对比分析发现,2018年9月份西红柿全国批发均价为近8年最高,环比上涨30.27%;2018年第三季度西红柿全国批发均价为近8年最高,环比上涨15.51%。
“只听新人笑,不闻旧人哭”,2018 年第一季度,也正是西红柿价格的持续下跌,低迷,导致江苏、河南、四川、云南等地西红柿出现大面积滞销,产地每斤西红柿的价格低到两三毛钱,成吨成吨的番茄因为卖不出去或烂在地里,或扔到路边。地方头版新闻和政府请求帮助处理西红柿滞销的邀请函博足了市场眼球。
云南怒江州泸水市上江镇蛮英村
还有将近6000多吨番茄在地里……
玉溪元江2000余吨番茄仍未找到销路……
攀枝花米易县15万吨……
潼关县代字营镇50余万斤……
淄博市高青县花沟镇双柳树村仍有几十万斤番茄未卖出去……
楚雄元谋番茄价格大跌……
临沂《谁能帮帮西红柿种植户》帖子走红网络……
呼和浩特400多个合作社种植大棚因西红柿滞销而改种……
短短 5-6 个月时间,全国西红柿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导致西红柿产地收购价格、批发价格和终端零售价格出现接近 5-10 倍的环比季度涨幅?
2018 年番茄滞销及供需转换分析
2018 年受 2017 年全年番茄种植利润较好,尤其是市场卖相好的粉果西红柿,受消费者青睐价格表现优秀,比常规品种红果西红柿的批发价格高出 1-2 元/公斤,许多西红柿主产地均纷纷改种受消费者青睐的粉果西红柿,期望能赚取更多种植利润。
但由于我国农业环节的典型特征叠加大流通的格局,导致生产环节跟风现象严重,上市期集中,产地端冷库建设及保鲜科技、保鲜设施缺乏,尤其是粉果西红柿极其不耐储的特点,决定了一旦受天气因素、物流因素和客商因素个别影响或者共振影响,短期内区域范围内粉果西红柿将会呈现显著的供大于求的局面,价格波动幅度将会显著加大。
本年度一季度全国范围内,西红柿的滞销是典型的上述多因素共振的结果,首先是:
(一)冬季气温偏高,加快采收节奏
番茄果实在成熟过程中可分为 4 个时期,即白熟期、转色期、成熟期和完熟期。作为蔬菜食用的番茄一般在开花后 40~50 天,果实达到成熟期即果实已有 3/4 的面积变成红色或黄色时即为采收适期。温暖的天气导致许多产区番茄着色加快、采收期变短,往年春节期间一般是 6-9 天采购一批次,由于气温温暖适宜,许多产区番茄采收变为 3-5 天一批次,导致短期各主产区西红柿供应量加大。
(二)中国传统春节,客商入市积极性弱
2018 年春节后,受 2017 年全国果蔬价格整体走低,生鲜电商、生鲜微商和生鲜社区店等全面开花,加剧果蔬流通行业竞争,传统靠买卖价差和代理费用生存的果蔬流通服务商,更新淘汰的速度加快,叠加国内转型时期的整体经济形势,导致许多传统的蔬菜产地收购商、流通经纪人、批发市场代办等入市信心受挫,入市积极性减弱。
(三)粉果西红柿一股做大,不宜储藏放大短期供需失衡
从2015年开始,全国西红柿市场供需的失衡从供小于求,走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农业科学技术进步和技术推广,导致全国范围内番茄种植面积稳步增加,受消费者青睐的粉果西红柿不仅果形形状好,大小整齐,着色均匀,口感较好,同时番茄上市时期相对集中,如果是多地同步上市,走货不畅,客商拿货意愿不高,价格竞争在所难免,农户不可避免地要接受低价清理库存的局面。反之,不同产区西红柿错峰上市,有序采收,收益相对能得到保障。
整体上,货架期较短的生鲜产品,尤其是不宜储藏的粉果西红柿,局面产区出现销售难的情况,实属正常,但全国范围内出现大面积的西红柿滞销局面,根本原因在于有效供应和有效需求之间的严重失衡,有效引导西红柿种植生产,并对流通环节加强监管措施和监管力度,才能缓解因滞销带来的不利局面。
(四)亩均种植利润调节,生产规模与种植利润不可兼得
以山东寿光相对专业的大棚种植西红柿为例,一般西红柿种植分春秋两茬,一茬亩产量大约 20000 斤,以平均产地批发价格3 元/公斤计算,每茬亩均毛收入 30000 元,全年两茬亩均毛收入为 60000 元。成本方面,主要是蔬菜大棚的建造成本、蔬菜大棚覆盖材料成本、投入品成本,根据山东潍坊政府统计公告数字核算,建造成本平均每年摊销 10000 元,覆盖材料成本平均每年 8000元,投入品成本每年两茬,总计为 5000 元左右,固定成本每年两茬,合计为 23000 元左右。
通常状况下,寿光设施大棚一个职业种植户,两口子通常承包种植 3-5 个大棚,因此不难计算出,以两口子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单位,种植西红柿的每年收入大约为 11-18 万元之间,基本符合近两三年来,山东寿光地区大棚种植户的平均收入水平。同时也不难理解,如果产地平均收购价格低于 2 元/公斤,则上述以两口子为主要劳动力的家庭单位,种植西红柿的每年收入下降为 5-8 万元之间,在此水平下,农户将会有强大的意愿和动力去改种其它蔬菜品种。
2019 年番茄国内生产形势及建议
市场价格是决定种植意向的风向标,生产者应密切关注市场行情,适时调整番茄种植面积,根据消费者偏好,调整优化种植品种结构,同时提升田间管理技术水平,加强信息技术在番茄种植中的应用,以实现保产增效,切实保障自身利益。
(一)关注市场行情,促进市场信息对接
市场价格是决定种植意向的风向标。长期看,番茄年度内价格波动“U”字型规律非常明显,产地转换一旦断档,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在所难免;短期看,番茄月度间环比规律存在不确定性,盈利机遇与挑战同时并存。
搭建客观、迅捷、有效的便民服务信息平台,微观上动态发布番茄的供给和需求信息,促进供需有效对接;宏观上进行数据集成和检测和分析预测,一旦发现总体上供大于求,或大量农户集中种植某种品类番茄造成同质化竞争,或者不适宜种植番茄的地区盲目跟风,就对供给侧发出预警,通过拔苗换茬、移栽扩种等方式,适时增减播种面积,调节番茄上市期,减缓供需失衡程度。
(二)优化品种结构适应消费市场需求
番茄品种多样,反映了消费者不同的需求。优化品种结构,也是蔬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内容。水果番茄、樱桃番茄市场需求量越来越大,水果番茄供不应求,樱桃番茄中的千禧品系价高量少,其全年批发均价可高于普通番茄 2 倍,生产者可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适当扩大种植规模,贴合消费者喜爱偏好,但是,切忌盲目跟风,一哄而上,防止因需求量有限而导致的价格大跌。
(三)加强田间管理,提高种植科技水平
目前,我国番茄生产以小规模分散经营方式为主,生产管理效率偏低,番茄生产难以实现高产量、好品质。田间管理贯穿番茄生产的整个周期,种植户应有效提升中耕、培土、浇水、施肥、病虫害防治等田间管理技术,提高番茄(尤其是露地番茄)的坐果率,实现增产增收;加强信息技术在番茄生产中的利用,如实时监测番茄生长态势、营养态势,自动控制设施环境温度,以实现设施番茄种植管理的自动化、智能化,提升种植科技水平。
(四)培育新型农民,发展专业服务体系
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产品销售、营销专业服务体系,帮助农民转型为种植、技术研发销售一体化的新型农民,让他们在田间地头都可以动态发布番茄信息自行进行销售,一定程度上减弱他们对流通环节的依赖,同时能直面市场收集有效反馈,用于改善番茄种植。
(五)拓宽销售渠道,增加直渠销售量。
鼓励新零售、直播、户外、旅游、交通运输、餐饮等领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关联度,跨界融入农产品销售体系,甚至远期培育和发展期货市场,来不断拓宽番茄销售渠道,促进市场充分释放需求,实现与供给的动态平衡。
(六)主动运用保险工具防范价格风险
农业保险是专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对遭受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保障的一种保险保障。
目前,山东、河南、江苏等地区,以中央政府补贴+地方财政补贴为主,补贴大部分保费,农户自负少部分保费原则的基础上,不仅主要大宗农作物灾害保险覆盖率大幅提高,特色经济作物,比如蔬菜、水果、水产品、动物等农业灾害保险覆盖率也逐步扩大。通过,各个地区进一步试点并扩大农作物目标价格保险的覆盖范围,保护因农作物受自然灾害和价格波动而导致的收益大幅波动。